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古琴大师倪诗韵的艺术人生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07-02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见到倪诗韵的时候,他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首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手指上缠着白色的胶布,另一个手指上还隐约可以看到伤痕。倪诗韵告诉记者:“在制作古琴的时候,这些伤总是在所难免,因为我是真的喜欢这件事情,所以只将它当成是和琴的一种交流、一种磨合。”倪诗韵作为一名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让梅庵派古琴艺术在海门得到了传承,他的“倪琴”更是远销中外。

  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今年51岁的倪诗韵,从小就喜欢古琴演奏。他说:“古琴在中国有着三四千年的历史,它的音色淳厚,宁静淡雅,古人用来弹给自己和知音听,以求修身养性,我被它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

  有人说,在这个世上,从小就怀抱梦想的人占了30%,而能一直坚持去实现那个梦想的只占了3%,倪诗韵就在这3%以内。倪诗韵对古琴的喜欢并不是停留在一个只去倾听的粉丝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便订了一份和古琴相关的杂志,将这份杂志从出刊以来的全部期数买回家,开始了古琴制作和演奏的自学研究。“那个时候根本买不到古琴,全国会弹琴的也不过几百个人,所以我决定自己做一架琴。”倪诗韵说。

  要做古琴,先学木工。倪诗韵在三厂中学前面一个老木匠那里学了几个月的木工,随后买来一块老的木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古琴的木坯做好。今天,他有了自己的工厂,可以成批生产古琴了,但还是坚持自己动手制作。“一把古琴大概有200多道工序,这个月开始制作十把古琴,两年后这十把才能完工。”记者被他的耐心和韧性深深地折服了。

  2006年中国乐器协会民族乐器分会授予倪诗韵“古琴制作名师”证书,他的古琴被业内称为“倪琴”,如果你在网上查询,一把“倪琴”少则几千,多则要十几万,而且好评甚多,最适合南方人使用、收藏。

  倪诗韵不但在制作古琴方面自成一家、名扬四方,在古琴演奏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5年的一天,倪诗韵到南通文峰塔附近游玩,偶然看到南通文联的牌子,便进去询问关于梅庵琴派的情况。谁知恰巧找到了在电容器厂上班的梅庵派第三代传人王永昌,两人交谈了一个下午,倪诗韵便拜王永昌为师,开始接触梅庵琴派。倪诗韵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艺。20年来,他培训的学生不计其数,受到省级以上的演奏会、交流会邀请不下40次,2011年更是首次参加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物质文化遗产节,倪诗韵的古琴作品在那里展出后,得到广泛好评。

  古琴制作名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梅庵琴派的第四代传人、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海门山歌研究与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会长……这些荣誉的获得并没有让倪诗韵忘记自己学习古琴的初衷。如今,他主要从事古琴制作、培训两件事。他有一个纯粹的梦想,就是让古琴这样一种具有独特传统美的艺术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