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广州的观众对打击乐非常懂行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0-11-19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2010年广东“亚洲音乐节”除了汇聚顶尖音乐家之外,还有数位卓有成就的音乐“操盘手”带着他们的乐团莅临羊城。其中,身兼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余隆,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艺术总监的朱宗庆,以及广东星海演艺集团总裁兼广州交响乐团团长的余其铿,是最有代表性的三位。日前,他们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就高雅音乐的普及、推广讲述了自己的体会。

  当“打手”有助于提高管理能力

  很巧,余隆、朱宗庆和余其铿三人都是学打击乐出身,用余隆的话说,是三位“打手”。他们一合计,发现目前国内各大院团里担任团长或艺术总监的人,有很多都是从打击乐手成长起来的,这个现象十分有趣。

  三人都说,当年大家的想法似乎是别的乐器学不好、所以才去学打击乐,有点不务正业的感觉。但实际上,打击乐的学习真的似乎为管理乐团打下了某种基础。朱宗庆说,“玩打击乐器的人通常对节奏特别敏感。他在做行政事务的时候,有办法把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点子,借助你的专业、经验、训练,结合成一个有秩序的再现。第二,打击乐的乐器来源特别多,周遭的东西都可以当打击乐器。所以学的人创意丰富,包容性特别强,特别喜欢交朋友,可以把很多人聚在一起做事。”

  但是现在音乐管理人才的匮乏也是两岸音乐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余其铿说,我们很缺既懂得艺术、又懂得行政管理和经营的优秀人才。不论是在艺术行政管理、艺术经纪、还是艺术市场推广营销领域,都有很大空间,但人才是第一要素!

  盖厅建团不能取代培养观众

  高雅音乐在西方已经根深叶茂,但在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还需要普及。朱宗庆乐团在台湾每年有一百五六十场演出,而且开办了三十多个培训学校。朱先生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一方面,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打击乐培养团队意识、学会自律,另一方面人们通过打击乐还能够释放自我、纾解矛盾。这些学员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又构成了乐团每年演出的基本观众。”

  余隆特别指出,如果盖完音乐厅只留下个空房子,或者办交响乐团只注重几场演出,并不管如何培养观众。这怎么能怪古典音乐市场小?“我一直强调一点,市场需要引导而不是迎合。普及应该是在深入浅出、耳熟能详的作品以外,还要引导他们看到更多音乐世界。我觉得,高雅艺术是个理性文化,理性文化对于今后社会的发展,对文化、艺术的培养和引导,都是有好处的。”

  朱宗庆则以自己前两天这场演出的亲身感受表达了一种尊重。他说,打击乐的曲目相对比较专业,但广州的观众既保持了从头到尾的热烈互动,又注意了某个组曲的乐段之间不该鼓掌的地方就不出声,非常懂行!“是我们最热爱的观众!”

  音乐会海报别只贴在音乐厅

  谈到今后高雅音乐的发展,三位都表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余隆说,我们现在总提文化产业发展,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发展产业必备的基础环节不匹配。“很简单,到了国外,像维也纳等城市,音乐会的海报在各个街角都能看到,但我们就完全没有,音乐会的海报只能在音乐厅看到,作用有多大?除了网上发布,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视野之内也很需要信息。如果一味依赖有偿广告而没有外来支持,那就是谁有钱谁就能宣传,全都变成娱乐业的天下了!”

  余其铿也说,政府盖起了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这些公益性的文化设施,然后对于产品提供和产品宣传还一时没有到位。文化产业里面像动漫、电影、娱乐业、流行歌曲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但如果要让高雅艺术进一步繁荣、提升社会的文化品位,还需要政府扶持。

  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推动产生于西洋的交响乐的发展?余隆说:“中国在世界上要有话语权,就必须在文化上足以与世界沟通。而如果我们只拿中国一部分自己的民族艺术做话语权的话,就不能进入世界的主流文化。我们只有与世界同步,用现代的语汇和方式,我们才和世界在同一个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