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双十一疯狂购物 ,你可曾后悔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1-13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今年“双11”,四大电商又赚得盆满钵满。据统计,“双11”当天天猫交易额超过900亿元,京东、苏宁、国美也均获丰收。但热闹过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在以青年为主的网购大军中,不少人网购完即陷入后悔和懊恼中,甚至引发了家庭和社会问题。

  “双11期间狂花3万”

  “真要剁手了!”山东济南市的王女士一边搓手一边懊恼地说,“怎么就忍不住呢?”

  “双11”期间,31岁的王女士“不知不觉”花了3万元。她的老公得知后,愤怒地摔了一个杯子,“你买这些东西,几年都用不完!”之后夫妇俩就进入冷战状态。

  “主要是买了衣服、鞋子、化妆品、包包,还有一些家电,像电视,电饭煲、微波炉等,有用没用的都买了。”王女士后悔地说,“比如ipone6S,11日凌晨卖4500元,比平时便宜很多,我想也没想就买下来了。但其实我现在用的ipone6PLUS就挺好的,确实没必要买。”

  去年的“双11”,王女士就花了两万多,今年又花了三万,“自己冷静下来想想,确实有些疯狂。”王女士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之所以陷入狂热网购,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贪图优惠;二是攀比心理作祟,不少朋友都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网购的物品,自己不买点什么心理上会处于下风,甚至觉得“过得不如别人”,所以冲动之下盲目跟风。

  与王女士相比,山东青岛的刘小姐付出的“代价”更大。刘小姐刚工作不久,虽积蓄不多,但一直是“键盘侠”。11月11日凌晨,她偷偷使用男友信用卡网购了数千元物品,男友醒来后发现手机中的扣费信息,以为是银行卡丢失,差点报警。

  当得知是刘小姐所为后,男友愤然提出分手。“其实我男朋友一直对我挺好的,他就是烦我网购,总说网购的东西不可靠。”

  非理性购物引发家庭和社会问题

  中国青年网梳理发现,类似王女士、刘小姐的现实案例不在少数,一些非理性消费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家庭问题与社会问题。

  就在今年“双11”前一天,据媒体广泛报道,福建晋江梅岭双沟的一男子因为发现妻子网购,一怒之下,去厨房拿了菜刀划破了几乎所有的衣服,妻子吓得报了警。

  而据中国网11月12日报道,一女子网购7年花掉13万,导致购房计划不断搁浅,引发夫妻矛盾。

  此前的11月4日,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襄阳市盛土康镇后营村的田某因恋上网购,经常在网上盲目购物而与妻子发生争吵,家人无力劝阻,最后只好请求民警出动。

  甚至还有因网购丢失小孩的案例。据媒体报道,2013年11月11日,杭州市民警接到一名老人报警,称儿媳妇因为忙于抢购忘记接孩子放学,导致孩子不知去向。

  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案例。据媒体广泛报道,2013年,一男子因妻子痴迷于网购欲离婚,法庭上称自己娶了个“移动淘宝”。

  今年“双11”刚过,有媒体在青岛市民中随机选取100人进行调查,其中有11名市民承认是“剁手族”,他们今年“双11”的网购预算平均超万元。11人中有9人经常因网购跟家人争吵,6人表示购物后会感觉后悔,但购物时却管不住自己。

  专家:冲动购买背后是攀比心理

  有近年的机构调查显示,网购人群年龄结构中,19~40岁人群约占网购主体的81.7%是网购大军中的主体。学历分布中,大专及本科学历的人群约占网购群体的80.9%,是网购大军中的主体力量。

  就网友非理性消费购物现象,有专家指出,非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做出的不合理的消费决策,它一般表现为消费者不按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进行消费,或是消费时没有考虑收入的约束,这种消费大多数是一种盲目行为。

  专家表示,非理性购买很大一部分基于消费者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其中同步心理尤为突出。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或共处一生活环境的人,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双11”全民狂欢购物,很多人就会以周围的人为参照系,如果自己比别人买的少了,会在心理上感觉输人一等。

  据对“双11”各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进行分析,专家认为,“双11”商家主要利用低价营销和广告轰炸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眼球。各大电商营造的全民购物的氛围会让消费者的攀比心理愈来愈强烈,消费冲动越来越急切,所以当身边很多人都在参与“双11”抢购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年轻人很难做到安之若素。

  为避免非理性消费事件再次发生,消费专家建议,消费者需计划购物、量入为出,切勿盲目追风。特别是自控力不强的消费者应在网购前列好购物清单、按需购物。同时,消费者可以多尝试线下商品,货比三家、了解行情,以防被广告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