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非遗保护应把握好“度” 传承渴求文化自觉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0-06-22 点击:

  过度开发,让非遗越来越远离原生态;不搞开发,传承非遗后继乏人,如何开发,如何把握好一个度,不仅是海南,也是全国非遗保护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人们都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无疑是海南旅游的灵魂。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众多现实问题,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去破坏那些已经非常脆弱的文化遗产,不让它们只剩下一个名字或只剩下一个遥远的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我们不能让非遗仅仅成为子孙后代的一个碎片式的记忆,非遗不应只是个传说。”近日,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副厅长许振凌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许振凌说,文化遗产承载着海南的历史和海南人民的情感,是海南的重要特征和情感纽带,是文化基础和凝聚力,是宝贵资源和软实力,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自豪和振奋,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价值内涵、精神力量和持续发展力。

  “小时候看到黎族长辈取一节竹竿,左右翻弄,不一会就能吹出清脆的节奏,很是神奇。”出生于黎家的许振凌回忆起儿时黎村的生活场景。然而,如今会制作、演奏黎族传统乐器的人越来越少,原本就地取材手工制作的乐器,在大工业生产的背景下越来越有“现代味”。

  过度开发,让非遗越来越远离原生态;不搞开发,传承非遗后继乏人,如何开发,如何把握好一个度,不仅是海南,也是全国非遗保护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就这一非遗保护难题,许振凌提出:“我们要推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同时,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扶持非遗的保护性生产。”

  生产性保护:保护原汁原味

  许振凌指出,所谓“生产性保护”是指“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遗在生产中得到积极保护,同时其合理生产所形成的经济效益又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这项事业,避免传承人青黄不接。

  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技艺为例,生产性保护的具体要求是使用天然原料、染料,运用原始染色技艺着色,再使用代代相传的腰织机纯手工织锦。生产性保护需要有天然原料的集中种植地,需要掌握技艺的传承人,当然更需要有人来学习、复原原始技艺。

  生产性保护的就是原汁原味,保证古老技艺的纯正。然而,真正推广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原材料种植地的萎缩,安心寂寞学习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学这个不赚钱。”可能是当代年轻人的普遍心理。而事实上,只有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保护一项技艺,这也就意味着受保护的技艺必须参与创造当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实践。

  许振凌对此很是感慨:“生产性保护确实需要人们的情感,或许只有情感的力量才能解释清楚传承人的坚守。”

  保护性生产:非遗的时尚嫁接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是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导方针。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许振凌说,有一年的新丝路模特大赛,让参赛选手披着黎锦披肩做展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T型台下掌声此起彼伏,观众惊艳于黎锦绚丽的色彩,还有变幻的图案。而那些却是现代改良技艺生产、充满时尚韵味的黎锦。

  “其实原始织锦不够柔软,布幅也不够宽,自己从小穿过的黎族服饰就是一步步经过改良的,黎锦从原始的树皮布发展到双面绣,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许振凌说,自己并不拒绝原始非遗的时尚化发展,保护性生产可以大胆创新,用现代的手段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技艺,知晓这份遗产。

  采用生产性保护手段织就的原汁原味的黎锦是工艺品,不计成本,不惜人力,但手工效率实在太低了,其价格也非大众所及。

  高昂的售价,不利于大众的普遍购买心理,当然就不能广泛传播。于是,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的黎锦就冒了出来,工业化开发、机器生产的相对价格较低的黎锦只能是消费品,它依然代表了黎族传统文化,理应是件好事。

  许振凌指出,这种工业化生产要严格与生产性保护区别对待,决不能混淆视听,只能反哺,不能渗透,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规定保护好纯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渴求文化自觉

  不论是生产性保护,还是保护性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扶持,立法保护才是当下之急,只有法案颁布以后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许振凌透露,《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已经出台,下一步将开展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项目的专题调研,尽早出台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法”,用好特区立法权,使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尽早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山河长不朽,文化永留传。”许振凌援引我国现代社会学泰斗费孝通先生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论,主张将人的有限生命融入无限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振凌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落脚点与归宿点应该放在引导人们的文化自觉性上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融汇到每个人的文化血液中,人人保护,人人传播,让每个人从心底里认同非遗的不可或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