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帕尔曼:琴艺“保鲜”大师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2-02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在伊扎克-帕尔曼近期的一次访谈中,这位小提琴大师被问及如何在演奏中保持新鲜感,他的回答是,如果“每一次都是上一次的复制,就没有意义,也是很危险的。”11月10日晚他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的跨越不同时代和风格的作品,显示出他的音乐仍然十分“新鲜”。

  演奏艺术的“保鲜”,涉及到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既有音乐表现的,也有技术方面的。对于世界顶级小提琴家,演奏家的状态主要取决于表达音乐所需的灵感。其实,对于年逾七旬的演奏家,技术上的“保鲜”通常也已经成为演奏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驾驶着小电动车上场的帕尔曼赢得了只有顶级大师才能在这座大厅里享有的喝彩与欢呼,让我不禁想到6年前秋天阿巴多大师与王羽佳从舞台侧门出现时的欢呼。上半场的第一首作品——雷克莱的《D大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显示出大师的琴艺保持着极高的“保鲜度”,他独有的甜美音色依然清澈圆润,有着沁人心脾的优美。雷克莱这位作曲家的姓氏对于我们大多数人十分陌生,但若是按照更常见的中文翻译——勒克莱尔,有些小提琴艺术爱好者可能就会立刻觉得熟悉了。让-马里-勒克莱尔(Jean Marie Leclair)享有法国小提琴演奏学派创立者的崇高赞誉,在他留下的小提琴作品中,作品第9号的《奏鸣曲第四卷》12首奏鸣曲中的D大调第三首是颇受小提琴家钟爱的曲目。勒克莱尔的作品深得帕尔曼钟爱,巴洛克式的盎然古意在帕尔曼弓下呈现出的是阳光明媚的欢乐与活力,颤音与双音这些技巧在溪水般流淌的音乐中融合无间,有着“铃鼓”标题的第四乐章,帕尔曼与他的合作者——钢琴家罗汉-达-西尔瓦——的演奏将舞蹈的律动与歌唱线条结合得自然美妙。

  之后的勃拉姆斯《c小调谐谑曲》,氛围一变而为阴郁深沉。节目单在这首乐曲名字的后面加上了括号和“F-A-E奏鸣曲”,对此曲不熟悉的听众或许会好奇:何为F-A-E奏鸣曲?这首谐谑曲是舒曼倡议的由他与他的学生阿尔贝特-迪特里希和年轻的勃拉姆斯,共同为他们的朋友约阿希姆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与穆特相比,帕尔曼的演奏确实不那么严峻和深沉,但也并非一味甜美,这位大师级巨匠的音色与表情变化绝不是“甜美”这一标签所能概括的,尽管,他的风格基调,如果与穆特这样的德国小提琴家相比,确实更甜美些。

  弗朗克的《A大调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再次证明帕尔曼在法兰西音乐风格中的游刃有余,他的甜美音色与法兰西风格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下半场的斯特拉文斯基《意大利组曲》——斯特拉文斯基与小提琴家塞缪尔-杜什金(Samuel Dushkin)合作根据舞剧《普尔钦涅拉》的音乐改编的6段,虽然旋律动听,尤其是第二段“小夜曲”和第三段“塔兰泰拉舞曲”,但对于渴望在下半场聆听大师尽情挥洒的听众,或许这样的作品远不如一首完整的奏鸣曲。帕尔曼的返场总是十分慷慨,五首乐曲中包括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很多人几乎是冲着这首乐曲而来而且准备好掬一把悲伤的眼泪的,但帕尔曼的演奏速度比电影配乐中快很多。这样的演奏没有给悲伤情绪留下太多空间。或许这首乐曲大师演奏了太多遍了,他不能再容忍煽情式的阐释?最后的炫技曲——巴齐尼《精灵之舞》,虽然高超技巧依然健在,连顿弓仍然均匀,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技巧性乐曲显示出任何演奏家都难以完全摆脱岁月的影响,虽然,大师琴艺之“保鲜”已经足以令我们赞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