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职工创新 看他们如何玩转乐器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2-09 点击:

  乐器网讯 你在玩什么?网游?Xbox?那你就OUT了。在北京皇城根儿下、天坛公园西南角的神乐署里,有一群80、90后玩起了“古乐器复原”。

  这些年轻人把早已失传的文物,用时下最潮的3D打印机和车床一一复刻成型,这些作品不仅被当成国礼送给过国际友人,用其演奏的“中和韶乐”在2006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正在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的皇家祭祀音乐,演奏所需的古乐器,像篪、敔等乐器名,大部分人需要翻字典查读音。重现这些德音雅乐的,正是北京天坛职工王玲创办的创新工作室。

  日前,记者走进了王玲创新工作室,探访了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古乐器的过程。十几平方米的操作间内,小车床、小刨床、钳工工作台、喷漆设备等很齐全。“从选材、切割、打磨,到上漆、描金、彩绘,再到打孔、定音,全部是手工完成。比如说彩绘,金葵花纹、金云龙戏珠纹,都是通过查询历史典籍,按照清代规制进行绘制的,我们力求最大限度还原清代乐器的原貌。”王玲说,工作室不仅复刻了16件清代乐器,还通过翻阅古籍中与乐谱乐器相关的数据资料,将古谱转化成现代人能看懂的乐谱,让雅乐重新发声。

  王玲毕业于历史专业,从小就梦想到天坛工作。“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选中参与修复神乐署的工作。但翻译古谱和复原古乐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做起来十分困难。”王玲说,经4年的努力,2006年1月23日,一支由她牵头、天坛职工组成的13人表演队,开始向游人展示中和韶乐。2012年4月,以王玲命名的神乐署文化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她获得了更多人力物力支持,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2013年5月,我们走进了园博会;同年10月,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传统音乐节天坛神乐署主题专场音乐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天坛礼乐文化的精髓和神乐署10年研究的成果。”王玲感叹:在很多人眼里,能够拥有工作室的,不是明星就是专家,“没想到我们普通的职工,也能拥有自己的工作室!”

  王玲创新工作室是今年北京市新增的百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之一。据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负责同志介绍,从2009年到2014年底,北京市每年要评选命名30个以劳模、高技能人才等为领军人物的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同时,市总工会每年还将评选出20个创新项目给予部分经费资助,在针对首都重点产业的创新工作室人才培养方面,每年命名100名技能名师,同时开展30名科学家(专家)走进创新工作室的活动。“6年来,创新工作室评定带动了全市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上千家,覆盖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王玲说。

  “发挥普通职工的创新创业热情,挖掘他们的专业潜能,是我国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北京,有很多家名气响当当的“蓝领”创新工作室,“北京奔驰的赵郁、金隅集团的郭玉全、市政路桥集团的柳浩、电力公司的张文新、首钢的卫建平等一大批劳模都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这些创新工作室硕果累累:据介绍,目前各工作室共研发出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符合首都战略转型的创新成果2400余项,申请创新专利584项,480余项创新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