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独特“中国范儿”《诗歌之王》 音乐的升华与凝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6-01-05 点击:

  乐器网讯 四川卫视在2015年底开播的《诗歌之王》,究其本质,我会把这个节目归类于“音乐类”,但它始于音乐,又高于音乐,因为这档栏目除了有“歌”,还有“诗”。

  我们听了多年的流行歌曲,中国的、海外的,仿佛在心底里面,总会觉得本土的音乐作品会更有共鸣,因为除了一段段流畅的旋律,还有那些直戳人心的歌词,或全曲动人,或哪怕只得几个金句,而国外的流行音乐,莫不是旋律格外吸引人、或是节奏特别走心,多数人不会因为那些一知半解的外语歌词而动心吧。华语乐坛既有林夕、姚谦、黄伟文这样以词而著名的大师,也有像方文山+周杰伦、娃娃+陶喆这样的黄金搭档,我们除了记得歌手本身,亦会记得为他们作品加分而推波助力、立下汗马功劳的词人拍档,所以,中国式流行音乐之所以被人记得,无不是因为词作部分的动人因素,再往前追溯,也就要回归到“诗歌”本体的功能性:有一定节奏和韵律,是一种文学体裁。

  所以,当我们在听流行歌曲的时候,我们在听什么?应当是诗歌。一首好的诗歌配对到对的音乐,该有多重要?

  印象很深的第二期节目,诗人梁芒的新填词“音乐在尖叫,烈酒对着孤独开炮,音乐在尖叫,火柴遇见一大堆炸药”,搭配周晓鸥《爱不爱我》,对比原词的直白,阳春白雪之感即刻被提升;而就在刚播出的第三期中,曾静玟一曲《一醉少年狂》以极其时髦的复古舞曲风,搭配诗人仲尼所写诗歌的古韵古香中国风,“樽未空/酒未尽/值良辰/何须虑”,即便现场舞蹈与编曲气氛有年少轻狂的味道,但因诗歌部分的文雅之气,也使得这一场年轻派对有了文化的韵味在其中;向来以年轻、新潮曲风为标签的苏醒,在演唱过诗人宇文珏填词的《逐日》之后,仍旧不失自身的性格标签,却又在这曲源自《夸父逐日》故事基础之上的作品中,流露出阳光向上的热血一面,这也是诗歌加给苏醒的形象分。

  《诗歌之王》节目中,有诗歌为歌手形象点缀加分的表演,也有歌手改变标签形象、以求更能传递诗歌精髓的致敬举动。一向外放的黄龄,演绎起诗人李笠的作品,竟变得无尽内敛,然而中西元素合璧的《黄浦江边的朱丽叶》还是能流露出黄龄的沪上韵味,也唱得诗人李笠老师对初恋无尽想念。

  是比赛,就一定有输赢,诗人梁芒与歌手周晓鸥合作《青春啊,青春》,在第三期以一票之差排名垫底,却丝毫不影响这首歌勾起70后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当年纯粹的爱恋、无尽的美好,伴着那浓烈莫斯科味道的编曲,如梁芒所写,都“望着远去的火车,一路狂奔”而去了。都说青春无悔,这首《青春啊,青春》令经历过动荡青春的70后们,在诗歌文字的煽动之下,一定都唏嘘不已。

  作为一档“音乐+文化”属性的节目,《诗歌之王》有比其他音乐节目更纯粹的目的,就是要观者来关注最动人的文字部分,也有比其他文化类节目更平易近人的展现形式,就是歌手声情并茂的直观演唱,两者合二为一,是以最平易近人的手段,推送了最高度凝练的文字样态。我们在轻松惬意的周六晚,有这样一段时间来看《诗歌之王》,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学习:学习到中国式流行音乐旋律之于诗歌的作用,也学习到诗歌传递给音符与节拍的升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