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2014年乐器行业年度报告——民族乐器篇(摘录)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6-09-20 点击:

  2014年,在我国“三期叠加”效果的影响下,经济运行总体继续呈增速放缓态势,民族乐器产业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方面是民族乐器的普及市场有所扩大,教育部下文对学生学乐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在校学生都要学习一至二件乐器。忧的方面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民族乐器原材料与人工成本上升,市场不畅,部分民族乐器生产供大于求,产品过剩的状况有所显现,民族乐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提升软实力的文化战略没有改变,各级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倾向没有改变,民乐消费群体对民乐喜爱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民族乐器行业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2014年民族乐器行业数据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乐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4年我国乐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20家(规模以上企业是指注册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5%。
  产品产量有增有减。2014年国内民族乐器主要产品产量,据中国乐器协会对行业骨干民乐企业生产的主要乐器产量调查显示,2014年生产古筝27.33万架;二胡26.81万把;琵琶7.55万把;扬琴4.71万台;阮4.06万把;古琴1.33万架;月琴1.14万把;京胡9956把。
  二、2014年民族乐器行业发展特点
  1、民族乐器向海外进军速度加快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民族乐器出口交货值达到1.34亿元,同比增长10.06%。民乐企业在海外文化交流上也开展了大量活动,海外市场的开拓和企业主动向海外传播文化密不可分,只有使外国顾客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增强认同感,销量才能提升,企业才能不断拓展海外市场。
  2、民族乐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改造
  从2014年各大展会上的民族乐器产品来看,民乐企业在产品升级换代、新产品研发上都有较大投入,并取得很好的市场反应。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在新品乐器中融入了鲜明的文化元素,突破性地运用了珐琅、漆器等装饰工艺,增添了民族乐器一向少有的色彩感。
  在乐器改良方面,上海民乐一厂在低音古筝、低音拉弦乐器、箜篌、琴弦等方面进行了研发、改良、试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河北乐海公司研发的竹乐器系列不仅亮相国家大剧院进行展览,还和上海乐器展期间发布的低音扬琴“龙吟”一起迎接市场的检验;河南中州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开发的文琴,投放市场后受到普遍欢迎。
  3、民族乐器发挥区域特色,协作发展效果明显
  民族乐器行业在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河北肃宁、河南开封、江苏扬州等民乐企业相对集中的特色区域。在国家长江经济带、中部经济圈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指导带动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江苏扬州地区的古筝制作企业有数十家,并于2003年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古筝之乡”称号,地方政府2014年初也向中国乐器协会提出了申报“中国琴筝产业之都”的申请,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考评,正在按程序稳步进行。
  河北省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乐器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了600亩的乐器园区建设规划,并将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与北京星海等公司进行全方面的合作,共同发展。
  河南兰考县成立了乐器园区,专门制作乐器的企业都可以进入到这个园区里面。另外还筹划建设一个乐器城,目前该项目已经提升到河南省的开发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整个乐器产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不仅是产品换代、设备更新,更要在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型升级,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代替传统管理模式,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宣传和营销平台进入海内外客户终端,实现跨界销售。
  产能过剩是民族乐器生产厂家过多、生产效率提高的必然结果。在市场容量没有大幅提升的形势下,盲目扩大产能就会造成产品库存增加,在资金周转上给企业带来困难。企业必须在产品品质上多下功夫,多开发新产品,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来提高企业收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
  跨界经营是一些乐器企业寻求自身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借助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等,开展和乐器并不直接相关的其他产业。在民族乐器行业中,由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在资金实力上还不足以拓展新的业务,但有实力的民乐企业就需要尽早思考、研究、决策,为使企业持续走在行业发展前列提供更多的渠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