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讯 柳琴、阮、三弦是三种长得和琵琶很像,但弹拨之间发出各自不同张扬腔调的乐器。在中国历史的醇厚土壤里,这三样乐器,都曾经碾出过鲜明的轨迹。
三者也都是电影中的“常客”,在不少老的黑白电影里,比如《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英雄儿女》里,三弦和阮的旋律经常出现。现在柳琴与阮的生存状态,其实也只是比三弦稍好一些而已。浙江歌舞剧院前院长陈西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姜水林退休了,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的三弦就没有人接班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姜水林也点头默认了这样一个现状。
这三种独具个性的乐器,为何会如此没落?其中一个原因,恐怕与一些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有关系。比如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黄药师、小龙女等主角总是在云雾缭绕之处,吹着笛箫,飘飘欲仙,而且古琴还能当做兵器杀人,获得不少金庸迷的推崇。而三弦以前经常是流浪汉沿街乞讨时手中的道具,因而得到了“讨饭乐器”的诨号,所以三弦在人们心目中的传统地位不高。
还有一个原因则和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性别教育有关。柳琴、阮和三弦都是比较张扬、高亢的乐器,这些年,学民乐的绝大多数是女孩,父母最重要的动机,是想培养女儿温婉、内敛的女人味,这三样乐器,反倒让家长觉得有点咋咋呼呼,从而限制了发展。
要想更好地普及这些小众乐器,应既保持传统,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西,同时也要突破传统,根据艺术发展规律,与现代音乐形式相结合。例如三弦就很适合与各种乐器配合,尤其是四胡、扬琴等民族乐器,也可以跟电声乐队合作,尝试现代派的作品。总之,三者既要保持原有的演奏特色,又要把最好的音色表现出来,同时尽量靠近乐队,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相信受众面也会逐渐宽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