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讯 年近八旬,酷爱民乐,5年间自掏腰包亲手制作民乐乐器近百件,谁有需要就“拿走”,他还免费教授民乐演奏———
在道外区化工地区提起东棵街东升社区的“老石头”,可谓大名鼎鼎。今年79岁的“老石头”叫石庆海,自幼酷爱民乐,退休20多年一直没闲着:自掏腰包组建秧歌队、民乐队;近5年还玩起老手艺,亲手做了上百件民乐乐器,谁用谁拿,不会弹还免费教,成为远近闻名的“热心肠”。
年近八旬,酷爱民乐,5年间自掏腰包亲手制作民乐乐器近百件,谁有需要就“拿走”,他还免费教授民乐演奏———
在道外区化工地区提起东棵街东升社区的“老石头”,可谓大名鼎鼎。今年79岁的“老石头”叫石庆海,自幼酷爱民乐,退休20多年一直没闲着:自掏腰包组建秧歌队、民乐队;近5年还玩起老手艺,亲手做了上百件民乐乐器,谁用谁拿,不会弹还免费教,成为远近闻名的“热心肠”。
自小偷艺,练就好手艺
石老的父亲是制作乐器的好“把势”,他从小便受家庭熏陶,迷恋民乐。心灵手巧的他同时迷恋上民乐乐器的制作,从父亲那里“偷艺”,16岁上班便开始动手制作乐器。1978年,由于文艺专长突出,他被调到铁路文工团工作。这更给他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很快,他便成了团里的“万能工”,乐器修修补补的活儿被他包了,他还用自己的手艺为团里制作乐器,二胡、板胡、京胡、三弦等,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他亲手制作的乐器足有500件之多。乐器做得多了,手艺也越来越娴熟,现在一把平常的二胡,十几天就能做成。
出资3000元,组建社区秧歌队
社区文化站的站长、社区关工委“五老”辅导员、社区秧歌队的队长……退休后,闲不住的“老石头”在社区里身兼数职。
热爱文艺活动的他,把社区里的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老年秧歌队,并自筹资金3000元购买了秧歌服、鼓、锣、唢呐等乐器,带领社区居民扭起了东北大秧歌。每天早晚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排练、活动。每年老人节为老人表演,建军节为消防官兵表演。他还带领秧歌队到太阳岛为景区的游人表演,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石老的这支秧歌队已经由当初的20余人发展到100多人。辖区居民们都说:“现在业余时间可不愁没事干了,扭秧歌、跳街舞……既锻炼了身体,又让我们大家天天相见,邻里之间的心又热了起来!”
石老发现,他周围的孩子对乐器流露出强烈的兴趣,他就在家里举办了器乐培训班,定期免费辅导孩子们学习器乐演奏。他仅免费教授的困难家庭孩子就达40余个,其中有4个孩子已获专业葫芦丝8级。
自制乐器,随用随拿
近几年,石老发现,随着社区活动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想摆弄摆弄乐器,但苦于没有乐器。2007年,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手艺制作足够的乐器让大家同乐。
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四处寻找原材料,不惜重金采购进口的材料,论斤计算,每公斤高达2400多元的小叶檀及每张动辄数万元的特殊皮革,他都毫不吝惜地购入。一把二胡,用上等材料制作成本高达四五千元。5年下来,在乐器制作方面他花费达13万元之多。
二胡40把、龙头二胡8把、京胡10把、京二胡5把、平剧板胡5把、歌舞板胡10把、二人转板胡10把、小提琴三把、曲艺大三弦15把、歌舞大三弦5把、京剧小三弦5把……走进石庆海的家,简直就像到了乐器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甚至叫不出名字的民间乐器堆满一屋子。石老粗略计算近几年自己的得意之作,现在存在家里的乐器就有70多件。无论老少、无论熟悉与否,无论是伴奏用还是练习用,只要有人找上门来,均可随用随拿。不仅如此,有些初学爱好者找到他求教,他还免费教授演奏。
“现在,许多民乐乐器在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我要用一辈子的手艺把这些文化遗产留住。”石老讲,现在他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组建一支老年乐队,为市民义务表演,给大家带去欢乐和享受。
自小偷艺,练就好手艺
石老的父亲是制作乐器的好“把势”,他从小便受家庭熏陶,迷恋民乐。心灵手巧的他同时迷恋上民乐乐器的制作,从父亲那里“偷艺”,16岁上班便开始动手制作乐器。1978年,由于文艺专长突出,他被调到铁路文工团工作。这更给他提供了施展的空间。很快,他便成了团里的“万能工”,乐器修修补补的活儿被他包了,他还用自己的手艺为团里制作乐器,二胡、板胡、京胡、三弦等,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他亲手制作的乐器足有500件之多。乐器做得多了,手艺也越来越娴熟,现在一把平常的二胡,十几天就能做成。
出资3000元,组建社区秧歌队
社区文化站的站长、社区关工委“五老”辅导员、社区秧歌队的队长……退休后,闲不住的“老石头”在社区里身兼数职。
热爱文艺活动的他,把社区里的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老年秧歌队,并自筹资金3000元购买了秧歌服、鼓、锣、唢呐等乐器,带领社区居民扭起了东北大秧歌。每天早晚在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排练、活动。每年老人节为老人表演,建军节为消防官兵表演。他还带领秧歌队到太阳岛为景区的游人表演,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如今,石老的这支秧歌队已经由当初的20余人发展到100多人。辖区居民们都说:“现在业余时间可不愁没事干了,扭秧歌、跳街舞……既锻炼了身体,又让我们大家天天相见,邻里之间的心又热了起来!”
石老发现,他周围的孩子对乐器流露出强烈的兴趣,他就在家里举办了器乐培训班,定期免费辅导孩子们学习器乐演奏。他仅免费教授的困难家庭孩子就达40余个,其中有4个孩子已获专业葫芦丝8级。
自制乐器,随用随拿
近几年,石老发现,随着社区活动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想摆弄摆弄乐器,但苦于没有乐器。2007年,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手艺制作足够的乐器让大家同乐
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四处寻找原材料,不惜重金采购进口的材料,论斤计算,每公斤高达2400多元的小叶檀及每张动辄数万元的特殊皮革,他都毫不吝惜地购入。一把二胡,用上等材料制作成本高达四五千元。5年下来,在乐器制作方面他花费达13万元之多。
二胡40把、龙头二胡8把、京胡10把、京二胡5把、平剧板胡5把、歌舞板胡10把、二人转板胡10把、小提琴三把、曲艺大三弦15把、歌舞大三弦5把、京剧小三弦5把……走进石庆海的家,简直就像到了乐器店,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甚至叫不出名字的民间乐器堆满一屋子。石老粗略计算近几年自己的得意之作,现在存在家里的乐器就有70多件。无论老少、无论熟悉与否,无论是伴奏用还是练习用,只要有人找上门来,均可随用随拿。不仅如此,有些初学爱好者找到他求教,他还免费教授演奏。
“现在,许多民乐乐器在市面上已经很难看到,我要用一辈子的手艺把这些文化遗产留住。”石老讲,现在他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组建一支老年乐队,为市民义务表演,给大家带去欢乐和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