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交响乐不只台上那么简单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1-20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首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于11月2日和3日,分别在上海交响乐团旧址和新厅举行。据主办方介绍,在该论坛前期报名阶段,消息公开当天,报名人数即已超过原定人数,主办方不得不更改举办地址,并最终有近40家机构,180多人报名参加。论坛上,上海交响乐团、台湾爱乐乐团、香港管弦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四支乐团作为案例团队与来自各艺术院团、音乐院校的行政执行人员现场互动,从案例出发,全视角多维度的讨论古典音乐演出行业的职业化操作流程及操作方式。他们从乐务、谱务、舞台管理到演出策划,从巡演管理到乐团营销,使论坛话题极具行业代表性、操作借鉴性。现场人员的积极互动让人感叹“艺术管理”强大的市场“刚需”,也让人欣慰“艺术管理”终于开始得到应有的关注。

  背景

  论坛从一次突发讲起

  今年10月下旬,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由上海交响乐团联袂几支欧洲合唱团组成庞大的演出阵容,在保利剧院上演奥地利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大型合唱作品《古雷之歌》,就在演出当天,从音乐节组委会传来消息,因为大雾封路,从上海发出运送乐团辎重的两辆大货车,只有一辆准时抵达北京,另一辆稍迟装车的则被堵在了京沪高速上。要命的是部分大型乐器、全部的演出服装和每个乐手的分谱都在这台车上,尽管上交立即传来电子版乐谱,但那是干净的印刷谱,不是经过指挥为乐团作业之后带有笔记的演奏谱,指挥要求的弓法、各种细节标记都没有,如果用这个谱子演奏,基本上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好在那辆大货车在开演前及时赶到了保利剧院,乐队、合唱团甚至还有再排练一次的时间,有惊无险。上交艺术总监余隆事后要求乐团的乐务今后外出巡演必须每个乐手随身携带自己的分谱,辎重车运送备份。有趣的是,余隆先于上交担任总监的广州交响乐团早有相同的案例和解决方案,但即便如此,同由余隆担任艺术总监的两支乐团却从来没有交流过这些经验和解决方案,直到音乐节结束后十天在上海交响乐团举办的“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上,大家才发现其实上交这次有惊无险,原本是可以无惊无险的。

  内容

  说问题为大家提供参考“首届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近日分别在上海交响乐团旧址和新厅举行。上文中的故事,作为专业论坛的第一个话题,恰恰是余隆对论坛的用心良苦。与传统的以炫耀各家乐团丰硕业绩报喜不报忧的业界论坛大相径庭,中国乐团艺术管理论坛是一个实践型的论坛,要求的是:讲自己乐团在管理、运营中出错和解决方案的案例为大家共享,非常实用,尤其适合乐团中演奏员以外的乐团行政、后台支持、企宣这些层面的工作人员参与讨论,一线工作人员做主讲,而以往在各种论坛上侃侃而谈的乐团高管们则退居为听众。这样的论坛,在此前的中国交响乐团层面还从未出现过,近年来,中国的交响乐团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有名有姓”成建制的已经多达100多支,而有标准、国际化的“音乐季”的乐团也有十余支之多,但真正拥有国际化“标准制式”的管理运营体系的就屈指可数了。此次,国内各家交响乐团报名参会之踊跃大大超出主办方事先的预期,在“硬件”纷纷升级之后,“软件”的缺失更加日益凸显出来。

  艺术管理

  尤重实践的交叉性学科

  规范化、专业化一方面在于常态化的乐季安排、舞台上艺术家的演出水准,另一方面也在于舞台后行政统筹人员的“艺术管理”水平。如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队长宋国强所言“如果乐团是一个人的话,后台管理策划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乐队相当于躯干,灵活的大脑要有优质的创意策划,好的躯干要有能力顺利执行而不跌倒。”谈到此,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表示:“观众关注台上,我们关注台下,台上的演出其实只是整个艺术生产链上的最后一环,这个链条的中上游还有着无数的环节,为最终演出保驾护航。”

  论坛中上海交响乐团乐队副队长柴婕在提到艺术家接待时,向大家展示了一张表格,里面事无巨细地列出接待艺术家所需确认事宜,从乐谱版本、乐队座位、排练日程到是否教授大师课、是否签售、可否公开排练……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每项的确认都不可省略,只有极具职业素养才能有序应对看起来杂乱无章又庞大浩瀚的工作内容及体量。

  “艺术管理”是门尤重实践的交叉性学科,在西方专业办学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近十几年内各大院校也纷纷上马。但国内院校艺术管理教育通常侧重理论,实践不足,同时很多院团的发展也受艺术管理人才稀缺的掣肘制约。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上海乐队学院是国内乃至亚洲古典音乐教育的先行者,其院长、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表示:“艺术行政是我们所有艺术创新、创意的基础和后盾,乐队学院的创立正是基于为中国职业乐团和其他艺术团体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和愿景——不仅是乐队演奏人才,也包括艺术管理人才,在教育层面上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

  交流“国”“民”一家齐发展

  在论坛现场,记者发现有不少来自不同省市地区的民营乐团也前来“取经”。这些体制不一的乐团不但盘活了国内交响乐市场,也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探寻另一种可能,但他们也比职业乐团更需要平台实现与其他乐团乃至国际乐团的对话。余隆表示,此次论坛将范围辐射到非职业院团,以职业化的操作方式带动民营乐团,实现中国国有民营院团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