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16岁的邢瑞哲初中毕业了,可未能如愿继续深造。父亲邢占一坐不住了,开始帮儿子“规划”前程:“决不能像大多数孩子辍学后那样,先去县城打工,结完婚就种地……一定让孩子学门子技术,将来能派上用场。”
恰逢那年,北京一家乐器制造厂来县城招工,邢占一果断地给邢瑞哲报了名。临行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是个好差事,一定好好干。钱挣多少爹不在乎,只要日后有出息就行!”懂事的邢瑞哲深深地点了点头:“爹,您放心吧!我一定学一门好技术回来!”
在北京打工的六年时间里,邢瑞哲不仅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而且也饱尝了打工者的艰辛。
一次,邢瑞哲在给一只琵琶拉弦时,由于操作不当,不慎将琴弦卡断,断弦将他的手划了深深的一道血口。班长知道后,不但没让他休息,还罚了他100元钱。此时的邢瑞哲没有丝毫怨言,他深深意识到,只有再加把劲,尽快熟练掌握这门特色技术才是关键,这也将是自己以后实现自我价值的资本和筹码。从此,他在心中默默立下自己创业的鸿鹄大志。
摸索追求中尝试成功
2008年3月,在北京做了六年多琵琶的邢瑞哲决定自己创业。得知饶阳县是乐器生产大县后,他收拾行李,满怀自信和希望踏上了回乡的路。
回来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就去饶阳“取经”,之后三天两头往那里跑,摸索制作琵琶的创业路子,有时一呆就是几天不回家,让父母很是心疼。就这样,经过多次市场调查,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邢瑞哲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制作琵琶。
那会儿,父母正忙着为他张罗婚事,“瑞哲,等你结完婚再做琵琶吧!”母亲的话很委婉,但邢瑞哲的语气却异常坚定:“娘,现在是市场经济,时间不饶人,我要先立业再成家。”父母一看拗不过他,就把辛辛苦苦积攒的10万元钱全部拿出来,默默支持儿子生产琵琶。不到一个月时间,邢瑞哲就上足了设备,购进了原料,并把自己的两间下房腾出来做了厂房。
邢瑞哲是个有心人,“自己创业”的想法其实由来已久。在北京打工时,生产琵琶都是流水作业,他只会一道工序,要想做出完整的琵琶成品,就必须想方设法“偷艺”,掌握全程技术。
那会儿,每当邢瑞哲干完自己手头的活儿,就会仔细观察其它工序流程,看工友们如何生产,反复研究琵琶的生产特征。他常常牺牲吃饭和休息时间,一遍遍揣摩琵琶的制作流程,并主动替工友“当班”。六年多下来,他终于熟练掌握了全套琵琶制作生产技术。
按照常规,做一把琵琶一般需要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创业伊始,为了使自己做出来的琵琶首先保证质量,邢瑞哲做第一把琵琶时用了半个月。当他亲自尝试自己的“杰作”并发出好听的乐声时,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大声喊道:“我终于成功了!”
稳健发展中逐步做大琵琶做出来了,可销路在哪里呢?第四把自制的琵琶诞生后,邢瑞哲背上产品就出门了。第一站他来到了省会石家庄乐器展销厅,结果因为他初来乍到,数量又少,工作人员没叫他进去。首战受挫,邢瑞哲没有气馁,他背着琵琶又去了北京、天津等各地的音乐学院琴行。
功夫不负苦心人。去年8月,他来到北京石景山区少年文化宫,将所带来的四把琵琶送到专家面前,最终其外观造型和实心红木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给予肯定和认可后,资深专家王教授语重心长地对邢瑞哲说:“小伙子,年龄不大就做老板,可造也!只是你生产的琵琶音质不是很好,希望回家后再调试一下,待合格后给我们送来,这四把琵琶我们要定了!”
虽说没把琵琶卖出去,但王教授的话已明示给了邢瑞哲,他做的琵琶确实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回家后,邢瑞哲一边查阅技术资料,一边不辞辛苦请教一些专业人士,汲取他们的有益经验,终于将那四把琵琶的音质调整到了最佳状态。石景山少年文化宫很痛快地购买了那几把琵琶,并称赞邢瑞哲“有造诣”。
今年春节刚过,邢瑞哲又背着自己制作的两把琵琶踏上自销路。衡水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弹奏后连称质量上乘,虽然最后因价格没有成交,但这个农村小伙儿自主创业的精神和精湛的技艺却让他久久难忘。
“我要成为全国琵琶界的大老板!”
在谈及以后的发展时,邢瑞哲很坦诚地说:“现在就是我一个人做,毕竟正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还没有做成产业,所以产量也上不去!”他透露,上个月,北京一家琴行打来电话,一下就要30把琵琶,可时间要求很紧,他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只能忍痛把订单辞掉了!
“那仅靠你自己做是不是收效太慢呢?”听到笔者发问,他笑了:“干事不能急于求成,等大伙认可了再扩大规模也不迟。虽然目前就我一个人做,可仅去年也制作了120把,净赚了11万元。”看着眼前朴实小子的憨厚劲儿,笔者感慨:“照这样下去不出几年你也能成为衡水琵琶行业的小老板喽!”不想,这个自主创业的农村小伙儿的话掷地有声:“我的目标不仅仅是做小老板,我要成为全国琵琶界的大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