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演演戏”剧社——“非职业戏剧”越玩儿越嗨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02-07 点击:

  乐器网讯:“演演戏”剧社,听起来玩票心态不言自明,这个被冠以京城第一“非职剧社”名号的民间戏剧组织,10年7台大戏,有搬演有莎翁,有改编亦有原创,刚刚在大隐剧院结束演出的《8个女人》更因一票难求而加场。从职场到剧场,“演演戏”10年跨越的是从爱好者到票友的蜕变。虽然因为社员大都是时尚、IT、传媒、外贸、广告等领域的高管或精英,他们的商演模式不可复制,但其从成立之初就没有想把表演当作职业的票友心态,以及没有学院派枷锁的游戏姿态,却默默涵养并完整着京城的戏剧生态。

  多大的“财”到这儿都得听“喝儿”

  中戏博士毕业的颜永祺,是“演演戏”剧社的驻团导演,在他之前,已经有5位导演过客一般地来了又走,而他虽然来自文化并不完全相通的马来西亚,但在田沁鑫工作室导戏以及在繁星戏剧村做戏的经历,却让他成为第一个真正让这帮“刺儿头”精英信服的人。大家心甘情愿跟着他做训练、聊剧本,任他骂、听他“摆布”。不过由于社员中精英汇聚,排新戏的时间基本靠凑,颜永祺说,“我是每晚8点准时候在排练场,谁来了就排谁的戏。别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但在排练场,我还是会以专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哪怕他们出了排练场有八个助理等在门外,开上豪车去谈上亿的投资。”很多演员都被导演骂哭过,颜永祺骂人会带着国际友人的“谦和”,比如他就曾这样挖苦360公司核心高管于光东的表演,“如果你仅仅想当个"歌女",那你把歌唱好就够了。”

  多飘的“票”到这儿都挺靠“谱儿”

  从开始是以戏剧爱好者的名义聚在一起做做即兴小品,到不满足于剧本朗读而有更高的渴望,直至对这方舞台欲罢不能,“演演戏”剧社的成员以“戏剧传销组织”的方式扩容着他们的团队。既在网上招募,又靠个人的力量发展“下线”,有时一个社员表演不到位,大家都会说“"上线"在哪?过来教教”,几次拉来的“下线”不靠谱,这条线就会被废掉。10年来,他们一如当初,舞台及生活都玩得很High。刚刚是一部原创的《七年知痒》,紧接着又是规规矩矩的莎士比亚的《泰特斯》,之后便是改编自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影片的《八个女人》,而这一次,他们甚至还玩起了连专业院团都不敢轻易尝试的反串。剧中8个女人,有5人是男扮女装,社长卡卡说,“首先是剧社的女演员因为生孩子等等原因,本来能上台的就少,另外,如果是8个女演员就有些太过平庸,反串或许能成为一个看点。”而这出自称“喷辣”喜剧的作品,也确实将“非职业戏剧”玩到了极致,让这出悬疑歌舞犯罪喜剧电影呈现出既洒狗血又不乏温情推理的另类气质。

  奖拿不拿在这儿都能开心

  从第一部戏搬演“戏逍堂”的《到现在还没想好》,到成为第一个走进人艺剧场的非职业剧团,再到以《七年知痒》在“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中获得7个奖项,社长卡卡还斩获表演金奖,“演演戏”也因得到国家级奖项的垂青而收获自信。不过,即便登上了与职业院团同场竞技的舞台,“演演戏”的成员却从未想过放弃当下走入职业,戏剧仍旧是他们在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曾在“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中对“演演戏”剧社印象颇深的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梧桐表示,“以"演演戏"为代表的非职业戏剧组织的存在给戏剧带来的正能量更多,他们更多地回归到戏剧本体,比如做戏的初衷是心灵的快乐,没有太多名利或是生存的羁绊。像《泰特斯》这样的戏,国有院团都很少动,很难想象一个非职剧社去排,正因为他们大部分人对戏剧的热爱是由衷的,甚至是不计血本的,才会去做这样纯戏剧的作品。”

  味儿正不正在这儿都会有功

  曾经做过很多部儿童剧的颜永祺,在谈及与“演演戏”的常态合作时称,“除了认为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以外,我更看重他们所能承载的戏剧普及功能,每次演出,来看戏的基本都是些平时不看戏的人。”而梧桐也认为,这恰恰是“演演戏”在不经意间实现的辐射效应。“正是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精英阶层,有一定的市场和社交能力,看他们的戏真正戏剧圈的观众并不多,往往是他们商业圈或是社交圈的观众,这可能是无意的,但对于戏剧的推广或是戏剧向各领域的渗透的作用还是蛮大的。而且他们的观众与职业观众有不一样的思维,比如《泰特斯》,我不是特别接受,但他们的受众反而能接受,这恐怕就是非职业演员的社交粉丝效应。”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则用“戏曲多年来的传播就是有了大量的票友才有了土壤”来形容“非职业戏剧”的重要性,“北京只有真正建立起了人艺、国话这样的院团以及民营戏剧机构和非职业剧社这样几个层面,才算是真正建立起了完善的戏剧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