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网讯 昨天下午,由天津日报社主办的“2016年市民音乐会”在天津市政协俱乐部上演,人们熟悉的著名作曲家鲍元恺出现在了观众席中。本次演出是鲍元恺任艺术顾问的星空电子交响乐团演奏的,这支年轻的乐团以电子乐器演绎了他的名作《炎黄风情》中的“对花”“茉莉花”。现场,鲍元恺欣然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对电子乐器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向记者讲述了《炎黄风情》与天津的缘分。
“你看,这是我刚刚发的朋友圈”,一见到记者,72岁的鲍元恺立即展露出“潮老爷子”的一面,他捧着手机对记者说:“别看我这么大岁数了,对科技产品我可是一直跟进,以前我写博客,后来开微博,现在‘转战’微信了,还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在鲍元恺看来,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方便了音乐家的创作和教学工作,“拿我给国外乐团发送《炎黄风情》的谱子来说,最早要花几百元复印带过去,后来改成了寄送软盘,再后来是发电子邮件,现在可以用手机网盘直接分享,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都在下降。”鲍元恺同时也指出,科技产品只是一种工具,音乐家的主观创作绝不是可以取代的。
对电子产品的跟进,反映出鲍元恺是一位对新生事物十分宽容的老音乐家,事实也正是如此。早在1986年,鲍元恺就为一档电视节目创作了当时还十分罕见的电子乐器演奏的主题音乐,本次演出的星空电子交响乐团也是国内第一支电子交响乐团,以电子手风琴为主要乐器,团员由一批青年演奏家组成。在演出中,包括《炎黄风情》《轻骑兵序曲》《爱的致意》等在内的名曲,经由电子乐器演绎出了别样的音色和音响效果,令观众感到耳目一新。鲍元恺告诉记者,天津在电子乐器上一向很有优势,特别是天津音乐学院专门开设了电子手风琴专业,这放到国际上也是非常领先的,对电子乐器的前景,鲍元恺非常有信心,他说:“和传统乐器不同的是,电子乐器的发展需要依赖科技进步,而且演奏家需要不断适应乐器。像电子手风琴这些新乐器,虽然普及度还不高,但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每年新年期间,鲍元恺的《炎黄风情》就会在海峡两岸的多座音乐厅响起,今年赶在元旦当天从厦门回到天津,除了对电子乐器的支持外,令鲍元恺欣然前来的还有他与天津说不完的缘分。鲍元恺告诉记者,他不但生在天津、长期工作在天津,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也在天津,1991年,他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品《炎黄风情》就是从天津传遍世界的,用他的话说,《炎黄风情》的“根”就在天津。虽然离开天津20年了,但鲍元恺一直关心着天津的发展,并不时回津,他欣慰地对记者说:“从我离开到现在,天津的高端艺术事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既得益于文化中心、天津大剧院的建设,也离不开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音乐学院的持续努力,以前的天津是市井文化为主,现今精英文化已经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采访最后,鲍元恺告诉记者,他两个月前刚刚从厦门大学退休,今后会常回天津,今年他还将与指挥家汤沐海及国家大剧院等单位举办纪念《炎黄风情》首演25周年的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