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非遗文化交融,沪喀乐器互动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2-09-06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2012喀什上海文化周 ——沪喀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上海书展”喀什专场、“我眼中的喀什——上海”摄影展,以及上海汽车展四大联展,8月19日至24日,在新疆喀什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伟,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国立,喀什地委书记程振山等出席开幕式,并来到沪喀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区,参观指导。
  沪喀非遗,交相辉映
  沪喀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活动,则展示沪喀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风貌。上海方面精心挑选了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江南丝竹、具有鲜明海派特色和浓郁上海农村文化特征的上海剪纸、金山农民画、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赴喀什参展。喀什方面邀请了喀什当地的维吾尔族模戳印花布技艺、伊什库力席编工艺、塔吉克族鹰舞、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等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同参加展示。本次交流展示活动注重动静结合和现场互动,既有为数众多的金山农民画精品展览,也有模戳印花布技艺的工序演示;既有活灵活现的上海剪纸作品精彩亮相,也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伊什库力席编工艺现场传授;既有各具风情的两地传统民族乐器实物陈列,也有江南丝竹和刀郎木卡姆艺术的交相辉映。
  高温难奈汉维两族热情
  8月的喀什骄阳似火,落成不久的喀什国际会展中心设备较简陋,展馆现场没有空调,室内三十四、五度的高温令人难耐,人们找来几把小扇子相互摇扇散热。但维吾尔族参观者的纷至沓来,尤其是身着奇装异服的维族女,他们那充满好奇、渴望的眼神,馆内闷热很快被这汉维两族深情交往的热烈气氛取而代之。
  沪喀两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现场,来自喀什地区的7位民间歌手和上海财经大学民乐团的大学生乐手的弹奏,让刀郎木卡姆和江南丝竹声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汇聚融合。新疆手鼓、刀郎艾捷克、卡龙琴、刀郎热瓦普,琵琶、二胡、中阮、竹笛,8种性情迥异的乐器以前所未见的组合出现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粗旷豪爽的刀郎木卡姆与悠扬婉转的江南丝竹一刚一柔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互动、新颖、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 “大风起了。上苍赐予我生命,必会庇佑我的建筑,我会平安地生存……”维族木卡姆乐手高亢的歌声蒸腾着“西域刀郎”的粗犷,把周遭客人都吸引到了跟前。如果没有懂维语的朋友作翻译,很少有人能听懂他们的唱词。他们表演的刀郎木卡姆是维吾尔木卡姆的一个流派,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天山南北维吾尔人的传世之宝。唱罢一段孔武雄浑的刀郎木卡姆。片刻之后,坐在他们背后的四个身着红色镶金旗袍的江南少女,奏出《紫竹调》、《茉莉花》、《喜洋洋》等优美柔情的曲调。现场只要音乐一响起,参观的维族人,便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
  沪喀乐手互动,维女速学古筝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展出了敦煌牌精品乐器,琵琶、古筝、二胡、中阮、月琴、及工艺仿真小乐器。敦煌牌民族乐器是第一次到喀什展出,当地观展者对这些乐器知之甚少,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咨询,上海敦煌琵琶鉴定师刘京虹不厌其烦一一解答,并演示乐器。维族乐手特别擅长弹拨乐器,问起琵琶和中阮,刘京虹老师将这两件乐器的定弦关系及简要指法教给他们,经过一阵摸索拨弄,他们竟然很快能拨出他们熟悉的曲调。而刀郎木卡姆,最能让人燃起激情,最容易记忆的就是它那极富特点的节奏型,打起新疆手鼓。江南少女情不自禁“打起手鼓唱起歌”来,当木卡姆或江南丝竹表演时,无论是谁,都可以用适合的节奏型参与伴奏。
  展示乐器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古筝,参观者忍不住会伸手拨弄琴弦,有位维族小姑娘几乎每天都来,在刘京虹老师的指导下,她竟然能在古筝上流畅的弹奏《小星星》、《生日歌》、《划小船》等小乐曲。每当刘老师用琵琶弹奏起新疆民歌,如《天山之春》、《新疆舞曲》、《送我一支玫瑰花》等乐曲时,围观的维族人会随曲附唱,甚至翩翩起舞。曾有人形容“木卡姆”的维吾尔族人,他们从小孩到老人,只要是有脚能走路就会跳舞;有手就会弹琴;有嘴能发声就会唱歌。现场看到的场景,把维族人的能歌善舞的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捐赠国乐,光荣援疆
  今年是上海对口援疆(喀什地区)的工作的第三年,为期六天的“2012年上海喀什文化周”,8月24日虽落下帷幕,但也是新一轮的援疆工作的开始。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作为中国民族乐器制作的龙头企业,对援疆文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远在上海的王国振厂长,当即指示上海厂方工作人员将参展的民族乐器,琵琶、古筝二胡、中阮、月琴等乐器,全部无偿捐赠给喀什地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