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协网讯:2014年,音乐制品行业各家公司起起伏伏,市场变化调整,技术不断革新,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均成为经营波动的原因,然而,回首2014年全年,汇率--堪为变化最大的因素。部分地区局势动荡、美联储维持不变的“零利息”以及全球低迷乏力的经济增速,使得货币市场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波动,这成为贯穿2014全年的“插曲”。
对于一个专注于乐器制造的行业,汇率并非乐器经营者关注的重心,但在2014年,汇率缘何对225强的经营造成影响?本次上榜的225强公司,分布在29个不同国家,且各国货币各不相同,如阿根廷的比索、委内瑞拉的波利瓦尔、欧洲国家的欧元、日本的日元以及英国的英镑等。为便于比较,本文统一换算成美元,而美元正是诱发2014年外汇市场波动的币种。
以乐器市场领头羊雅马哈公司来说,这家位于滨松市的日本企业2014年销售收入4320亿日元,同比上年的4100亿日元增长5.3%。然而,2014年日元对美元贬值16%,若将雅马哈以日元结算的收入换算成美元,那么雅马哈的实际收益是下滑的。2014年,除瑞士法郎外,美元对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强势升值,换句话说,因汇率变化,非美元国家的乐器公司销售收入或多或少有所缩减。
过去的一年,(美国)油价连连下滑,俄乌冲突不断,欧洲难民问题,中国经济减速运行,使传统行业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倍感需求乏力,高科技公司则面临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平板电视、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价格一路下滑,对于那些运用数码技术的乐器产品情况同样如此。产量不断增长,价格却连连下跌。2014年,乐器行业几件大事备受瞩目。吉普森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飞利浦旗下的Woox品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使其跃居225强榜单排行第二。 哈曼音像公司投资1950万美元收购音响控制系统AMX,也成为业内投资收购的一大新闻。日本罗兰公司则剥离旗下数码打印机业务,总体销售收入下降3亿美元。
225强榜单不仅展现了上榜公司在音乐制品行业的规模,还显示出各家公司相互之间或多或少的业务关联。尽管上榜的每家公司均按其总部所在地标注了所在国家或地区,但是,每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消费者息息相关。无论欧洲、美国还是亚洲,如果不考虑本国从国外进口的产品,那么其市场表现会“一损俱损”。其次是全球供应链相互衔接。像音王电子这类中国音乐制品生产制造商也与美国芯片处理器公司业务联系紧密。
上榜公司经营业务五花八门,既有钢琴、提琴、也有软件处理器,还有音像制品,很难从中找到共性之处,例如,世界各地的钢琴制造商为提升钢琴成品品质,选用的击弦机首推雷诺。这样的举例意在说明,跨国、跨境交易对于上榜的225强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虽然不同产品类别的公司面临的市场挑战完全不同,但这些优秀公司的共有特性就是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实现超越。各家公司奋力追求“产品更优、价格更好”,这一点在数码类乐器产品上体现最为明显:1985年,便携式乐器键盘价格1500美元,而现在市场价仅售99美元,而且其声学性能和产品质量远远高于30年前的产品。
编制这样一份榜单,汇总这些业内规模最大的音乐制品公司,首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定义音乐制品公司?”自2005年推出“车库乐队”音乐软件以来,苹果公司已销售了4000万套,尽管如此,本刊在编辑时还是将其排除,因为音乐不是苹果的核心业务,其软件销售收入难以量化。225强榜单只是行业内生活力的缩影。不少上榜公司经营的业务,都超出了我们所界定音乐制品行业涵盖的范围。舒尔音响公司生产的传感器用在音响、电信和广播领域;QSC公司的音源扩大器用于影院、剧场扩音设备中;雅马哈不仅制造乐器,同时产品还活跃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因此,会尽可能剔除各大公司的“非乐器收入”。如果无法精确定义,我们只能将公司各类业务收入均统计在内。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统计情况:2014年音乐制品行业产值总额为166亿美元,而仅仅225强公司的营业收入就达到196亿美元,超出全球音乐制品行业规模。
还有一个原因是重复计算。例如,音王电子和金峰两家公司都是音乐制品生产商,其产品销售总收入为3.49亿美元,这笔收入会被分别算入两家公司的收入,之后被第三方公司以其他品牌形式销售后,又被计入该公司账目,因此这3.49亿美元实际上被重复统计。再举一例,美国Ibanez吉他公司的销售收入不仅被计入日本细川公司,还被统计到其他转手的国际分销商销售收入中。为减少重复计算,得出较为准确的数字,本文从榜单公司的销售总收入扣减35%。
关于统计数据来源:榜单有20多家公开上市公司,在部分欧洲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通过上市公司报表即可获得准确数据。而对于其他一些国家,参考数据源于世界贸易组织和该国行业协会数据。为便于比较和统计,所有销售收入按2014年年底的汇率折算为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