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明确“新常态”内涵,适应“新常态”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4-12-24 点击: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习近平
  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了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已有深刻把握,同时也谋定了未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发言中,首次为外界清晰地勾勒出新常态的内涵。
  首先,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的传统竞争优势变弱,潜在增长率开始下降,面临着“三期叠加”所带来的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与此同时,考虑到此前积累的诸多矛盾和挑战,以及继续强行维持高增长所可能付出的代价,国家也有意增加了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从而让一直紧绷的增长之弦有喘息调整之机。
  当然,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回旋余地以及保证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需要,经济增速既不会,也不能下滑过多,因此在新常态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其次,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虽然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增速放缓就是新常态。一般而言,评价经济发展的标准可以分为两种——速度和质量。新常态下,对速度的追求虽有所降低,但对质量的提升却更加重视,这就要求经济运行的结构更优、效率更高。而这也正是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经济所发生的最大变化。
  最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投资驱动型。靠的是低成本要素的大量投入,虽然成果显著,却也“后患无穷”。而新常态就是要改变这一粗放的增长模式,逐步向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但在转变过程中,既不能让增速放缓变成一落千丈,又要实现结构更优、效率更高,则意味着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经济增长引擎,而只能更多地向创新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