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教育新政改造艺术培训市场,新政出台改革艺术测评!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6-09-20 点击:

  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试行)》等三份文件,其中明确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等名次证书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这意味着目前大行其道地将艺术等级证书作为名校直通车的做法在未来可能消亡殆尽。对于国内大部分艺术培训机构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新政出台改革艺术测评
  根据规定,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将由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部分构成。发展指标中标注出“加分项”的艺术特长则仅限于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的某一艺术项目的特长,而另一项校外学习则不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
  显然,新推出的艺术素质测评体系将学生的艺术评价限定在了学校和相关的艺术实践,“减负”的潜台词不言而喻。教育部方面进一步解释,艺术测评的最终测评结果将纳入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而初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为“小升初”和中考等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教育部方面认为,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将艺术教育推入了纯技能培养的误区,功利化的艺术培养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尽管目前新政仍在试点,但对于国内不少艺术培训机构而言已然警钟大作,以往大量以艺术等级考试培训为主旨的艺术培训机构即将面临当头一棒。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艺术培训行业前三名为舞蹈、音乐、美术,分别占据总市场规模的29%、28%和28%。有数据预测,2016年艺术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2644亿元。然而,在这庞大的市场背后潜藏着一股无法忽视的推力,即希望借助艺术特长入读名校的学生家庭。
  艺术等级考试市场巨大
  国际艺术教育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韩佳志表示,现在国内的艺术培训市场混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肃清。“同样一种乐器,同样都是五级,但不同城市的孩子的水平是不一样的,等级的标准是按当地的平均水平来衡量,所以地区之间会有差异。我们应该有一个符合全国平均水平的方案作为艺术测评的依据,这样更公平一些,毕竟牵扯到孩子升学的问题。”
  北京画时代美院董事长程锋也表示:“艺术教育考级本身不是坏事,更多的意义在于检验教学效果,是社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而且能够鼓励学生继续成长和持续进步。”
  目前,为入读名校而希望通过艺术等级考试走捷径的学生家庭并不罕见,每年关于艺术考级行情火热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此次新政的推出一方面是出于减负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希望整顿艺术培训的功利化心态。
  据中国传媒大学与国家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音乐教育培训行业总产值约为577亿元,其中艺术高考音乐培训和社会音乐考级培训是其产值的主要来源,分别为77亿元和467亿元。仅音乐考级培训一项便占据了81%的份额,艺术等级考试的蛋糕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在脱离了功利化后的艺术培训机构若失去了升学群体的支持,势必会引发新一轮优胜劣汰。目前艺术培训市场的一大痛点便在于机构众多,但鱼龙混杂,品牌效应不足。而失去了直接动力支撑的艺术培训首先便会淘汰掉一部分中小机构。
  行业竞争加剧促进转型
  新政具体的施行效果尚需时间检验,但艺术培训机构的转型却已势在必行。上市公司海伦钢琴和珠江钢琴由制造方摇身一变切入艺术培训领域,拓宽下游产业链;今年3月,钢琴家教O2O产品弹吧获得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家教O2O模式给艺术培训指引了新方向,而资本的进入也开始加速艺术培训市场的重构。
  目前艺术培训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教师资质良莠不齐,办学混乱跑路事件时有发生,以及缺乏大品牌等等。
韩佳志表示,未来艺术培训机构应该找准细分市场,打造品牌优势同时吸引优秀人才。“艺术培训领域具有品牌力量的企业很少,未来通过吞并、收购,优胜劣汰形成品牌连锁,这才是艺术培训市场应该做的。”
  倘若新政推广,受影响最大的群体自然成为以营利而非教育为宗旨的机构。因此有业内人士也表示无需太过紧张,高水平的艺术培训机构仍将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