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器网讯 要说4月26日、27日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的《印象·国乐》,除了实力强劲的中央民族乐团和王潮歌导演联手,还有什么值得非去不可看一下的理由,那应该就是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敦煌壁画上“请”下来的80余件仿古乐器了。
作为民族乐器的“藏宝山”,敦煌壁画上共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 唐、隋、 五代、 西夏、宋、 元等10个朝代的各种类乐器图像6000余幅,这些乐器在壁画上沉睡的千年时间里,世间真身绝大部分已经失传,剩下还在弹奏的也几乎都改换了器型和音色。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从2005年开始仿制敦煌壁画乐器,期望还原古韵,到如今已有凤首阮、莲花琴、瑟、葫芦琴、雷公鼓、五弦琵琶等80余件仿古乐器。
长短型排箫(敦煌壁画)
但是,从壁画上把乐器“请”到现实中,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比如“诗鬼”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石破天惊逗秋雨”的箜篌,是大型竖箜篌,与现代箜篌尺寸造型皆不相同。在仿制壁画飞天怀中的古代小箜篌时,必须完全放弃现代箜篌模型,重新定音阶和琴弦,不亚于重造一个乐器。最后技术人员通过结构力学讨论和工艺借鉴,才定下了七声音阶21弦的标准,制作师又克服了钢弦代替丝弦的稳定性难题,才复制出这个敦煌古乐器。
比箜篌更难制作的,是只存在画中,而从来没有见到过真身的若干“神器”,比如葫芦琴、莲花琴、雷公鼓。这些乐器后世都没有传承,在壁画中也局限于平面展现,甚至还带有夸张写意成分, ‘神器’要将 落实到真家伙,也颇费了乐器厂的制作师好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