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每个周五夜:凉山人的免费音乐会之夜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0-15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连续4年,凉山惠民音乐会每周都会面向社会免费演出,至今已达200场——

  9月18日晚,西昌市金鹰大剧院内,凉山惠民音乐会最后一曲演奏完毕,观众们纷纷起身,掌声持久而热烈。当天,正是惠民音乐会第200场演出。

  2011年10月,首场惠民音乐会在西昌市火把广场举行,而后,基本保持每周一场的演出频率,节假日也从未间断。至今,惠民音乐会演出场次达到200场,演出曲目2700首,参演人员2.8万人次,吸引观众30万人次。

  1 瞄准专业一流水平 

  凉山惠民音乐会的举办,源自2010年底,凉山歌舞团策划演出的一场“中国凉山彝风森林音乐会”。森林音乐会成功举办后,让凉山歌舞团负责人开始思索,一直作为舞蹈队合唱队伴奏的管弦乐队,是否也可以成为主角独立演出。

  2011年10月,首届“月城之春广场惠民音乐会”在西昌市火把广场举行,由此拉开了每周一期的凉山惠民音乐会的序幕。除因天气等特殊原因取消外,每周五晚上,音乐会都会在火把广场举行,后来为了排除天气干扰,音乐会搬到了金鹰剧院里,座位有限,每次开场前半小时,工作人员会在剧院门口免费发放门票。

  从第1期到第200期,让观众有目共睹的是,音乐会演出水平的极大提升,这其中一个关键人物,正是音乐会特邀总监唐青石。唐青石是国家一级指挥,曾任四川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四川交响乐团团长兼首席指挥,2013年加入凉山惠民音乐会。在唐青石看来,刚接手时的音乐会演奏团队,大多数人不具备交响乐音乐会演奏的基础和经验。

  惠民音乐会由当地财政给予补贴,面对社会完全免费开放。尽管不需要盈利,但唐青石给惠民音乐会的标准是专业一流。在他的带领下,演奏团队开始接受严苛的训练,特别是大量世界经典名曲的训练。

  刚开始时,在正式演出场合,如果演员出现了明显的错音等失误,唐青石会立即叫停,向观众致歉并说明情况,然后重新演奏。“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要让演员们知道,艺术产品千万不能粗制滥造、蒙混过关。”唐青石说,几次下来,演员们都明白必须要认真、负责,再不会犯这些基础性错误。

  管弦乐队大提琴手冒康平,今年58岁,是演奏团队里年龄最大的,从第1期音乐会开始参与,一直坚持到200期。每天,他都要坐1个小时公交车到排练厅,8小时高强度排练后,再赶1个小时公交车回家。“现在的工作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冒康平说,但工作热情也高了很多,过去主要是当配角为别人伴奏,现在则是以乐团形式当主角进行演出,对演奏技巧、团队协作等都有很高要求。

  2013年11月8日,在第100场惠民音乐会演出上,以管弦乐队为基础成立的凉山交响乐团正式挂牌成立。

  2 普及推广世界音乐艺术

  在唐青石看来,音乐会举办快四年了,提升的除了乐队演奏水平,还有凉山群众对交响乐艺术的接受和鉴赏能力。“凉山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得很好,但对外界尤其是国外经典音乐艺术接受却不足。”唐青石告诉记者,刚开始时,来观看的群众大部分都是看热闹,喜欢本土曲目,演奏到国外名曲时,则起身离座。

  为了让观众能“听懂”,每场音乐会前,工作组都为观众免费发放宣传单,每首曲目演出前,由主持人进行曲目背景说明和作曲家介绍。“坚持到现在,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开始懂交响乐艺术的观众。”唐青石说。

  不仅是观众,惠民音乐会还培养出了一个“准专业”合唱团——大凉山合唱团。“准专业”,是因为这个合唱团是民间团体,成员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但在训练上,完全采用专业级别训练标准。

  大凉山合唱团团长朱玲,过去在银行工作,退休后因为喜爱唱歌加入了一个民间音乐协会,2011年,惠民音乐会开始后,朱玲通过选拔,与来自其他民间团体的爱好者一起,组成了大凉山合唱团,参与惠民音乐会的演出。“合唱团现有48个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朱玲说,合唱团刚成立时,由于成员都是业余声乐爱好者,专门邀请了来自凉山歌舞团的歌唱演员参与,帮助大家训练,后来由于他们其他工作任务太重,就只剩下我们这些非专业“选手”了。

  为了保证演出水平,合唱团实行淘汰机制,凡是通不过考试的都不能上台,这让合唱团成员们一度感觉压力巨大。“压力化为动力,虽然我们不是专业出身,但都非常热爱唱歌,很珍惜能到这样专业的舞台演出的机会。”朱玲说,合唱团每天晚上都要排练,有团员不小心撞伤了脑袋,为了不拉下进度,包着纱布就来排练。

  3 打造凉山文化名片

  一方面,惠民音乐会演出大量世界经典名曲,普及音乐艺术,另一方面,音乐会也演出本土音乐家原创曲目,融合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音乐会的演出主题将本土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交响乐进行结合,既有火把节回响、凉山音画、索玛花开等内容,也有红色年代、秋之韵和芭蕾魅影、欧洲画廊。

  实际上,在惠民音乐会举办之初,当地文化部门负责人就提出,惠民音乐会除了要打造为当地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还要打造成为凉山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今年上半年,凉山歌舞团出品的本土大型民族歌剧《彝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随后进行全国巡演,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作为现场伴奏,跟随剧组到全国各地演出。他们不在凉山的时候,就由电声乐队接力演出,确保惠民音乐会不中断。

  此外,交响乐团还作为凉山文化代表,到广东省珠海市等地交流演出。“我们到外地演出,别人都会很惊讶,一个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乐团,竟然能有这样的水平。”唐青石说,尤其是在珠海进行惠民音乐会演出时,当地乐团专门来观看,演出结束后,对凉山交响乐团的水平给予了极高评价。

  音乐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地方的唐青石,对凉山交响乐团也充满了信心。“目前来看,凉山交响乐团在对外交流、视野开阔上还比较缺乏。”唐青石说,这需要自身努力,同时也期待政府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