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考级资讯 >

考级,如何从“合格 ”到“优秀 ”?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6-11-21 点击:

  中国乐器网讯 每年一度的器乐考级又要到了,经过前期的艰苦练习,假期的“加班加点”,绝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过关”,然而,“过关”的成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优秀”或是“良好”,大部分的考生成绩是“合格”,合格”和“优秀”,两相比较,不难发现,确实存在演奏水平、临场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如何从“合格”到“优秀”,作为多年的器乐教学和考级辅导教师,有以下的建议:
  1充分认识考级的意义为什么要参加考级?
  这是很多学生、家长包括辅导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答案,乐器学习和考级才有意义。
  不难发现,有一些是抱着“盲从”的心态:随波逐流,赶“时髦”,别人报考级,我也不落下;有些是抱着“攀比”的心理:别人的孩子考级了,我家孩子不考,好像要“落后”,面子上挂不住;有些是抱着“功利”的心态,考级可以为孩子评优添彩,可以给孩子升学加分……实际上,以上的几种考级心态,都违背了器乐学习和器乐考级的“初衷”:器乐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有“一技之长”,更主要的是让孩子通过乐器学习培养其正确的审美眼光,而考级则是检验孩子某个阶段审美能力的“平台”和“校场”。用“审美”的眼光来练习和演奏,器乐学习和考级,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音乐带给自己的享受和快乐,合格”到“优秀”也不再是那么遥远。
  2演奏既要重“技”又要重“艺”
  器乐考级,要想“一鸣惊人”,必须要“技艺兼备”。
  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大多数孩子能够将乐曲顺利地演奏下来——乐谱音符无误,技能技巧准确,速度节奏完整,然而,完整演奏”的背后似乎少了一点什么?原来,正确无误的背后少了“感情”这两个字。为了考级能够顺利“过关”,很多学生都在音符、节奏、背谱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却把乐器演奏的根本——“感情”给淡忘了,而一些老师在考前指导时也往往会忽略这一点。音乐是门感性艺术,没有感情的音乐是没有灵魂的音乐,是缺少生命力的“假艺术”。乐曲演奏讲究“形神兼备”,好比“音符节奏”等是“硬件”,而“用情演奏”是软件,硬件——技能技巧要加强练习,毋庸置疑;软件——感情更不能少,软硬兼备”,乐曲演奏才能打动人心。因此,乐器学习中,教师家长不仅要从技能技巧上督促孩子练习,更要从艺术表现上引导学生用心用情表达乐曲。考级时“技”和“艺”同时兼备,优秀”的成绩自然水到渠成。
  3不断地调整演奏状态
  考级之前的状态要调整好才能正常地发挥演奏水平。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现象:陌生的事物会让人产生兴趣,而烂熟于胸的事物往往使人失去兴趣,甚至偶尔还会出错。很多考生在考级之前的演奏已经“滚瓜烂熟”,确实,考级前的强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考生自信地进入考场。然而,不假思索的“过分”强化和单调练习却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演奏出现麻木、厌恶的心理,甚至越练越紧张,越练越出错。如何克服这种现象,使孩子演奏水平提高?这就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演奏状态,比如“听一听”:停下练习,在网上找一找,欣赏不同演奏者的演奏版本,取长补短;辨一辨”:将自己的演奏录下来,比较辨别优点和不足;分一分”:分段练习,乐曲练习不要从头到尾“大而全”演奏,而是将乐曲分段、分句,甚至针对自己的不足对某一小节、某个音符来“单练”;唱一唱”:唱练不分家”,唱唱演奏的片段、难点将有助于演奏;变一变”:将乐曲演奏的速度来“变速”处理,快慢结合,在“玩音乐”中趣味练习……这些练习的“小窍门”都是调整演奏状态的“良方”,带着好的状态上考级的“战场”,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让演奏出现遗憾。
  4总结反思考级过程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考级的结果,无论成败,都要认真地总结反思。
  考试前的练习,考试中的紧张,考试后的释然……这些都是孩子难忘的一段学习体验和心理历程,要认真地回顾总结:如通过考核老师的书面意见,给孩子指出器乐学习存在的技术问题,反思平时的练习时间是否科学有效,演奏的技艺层面有哪些改进之处,如何克服考试中的紧张……反思后对其提出下一步的整改和努力方向,指出更高的练习目标。这种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孩子在梳理回忆中得到理性的提高,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进行乐器的学习和考级。考完就拉倒,只注重结果,容易使孩子陷入器乐学习仅仅就是“考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