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选购指南 >

怎样选购京胡?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08-14 点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京胡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想拥有几把称心如意的好京胡。怎么挑选呢?中国乐器网的小编认为选购镜湖为五个字“看”,“掂”,“弹”,“敲”,“拉”。

  (一)“看”:

  “品相”好,“尺寸”准,“竹节”暴,“肉头”厚。京胡“琴杆”又称“担子”。二胡“琴杆”由木材加工而成。京胡“琴杆”是天然的竹子,虽然也经过加工,但它的“品相”,“尺寸”,“竹节”,“肉头”,都是自然形成,好的“担子”非常难得。“担子”,是京胡最值钱的部件。“筒子”是京胡发音的共鸣箱,当然重要,但“担子”是京胡的主体,对发音音质好环,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它承受了琴弦的张力,发音源于琴弦的振动,然后带动琴码,蛇皮,琴筒,及京胡整体的共振。音质好环与琴弦的张力的稳定性非常有关,这好比箭要射得远、准而有力,关键是弓好;琴音要穿透力强,音色好,关键是“担子”好。所以京胡发音取决与“担子”和筒子的质量。

  “品相”好,“担子”上粗下细,“尺寸”准,“竹节”暴,“肉头”厚,主要是针对“担子”而言。所谓“竹节”暴,是指“竹节”外突明显。所谓“肉头”厚,是指“担子”竹壁厚。

  “琴轴”:拧松自如。不打滑。担子第二个竹节的位置,在两个“琴轴”的中央为佳。“琴轴”间距,应不超过四横指。“琴筒”:筒要圆,壁要匀,竹纹粗,竹黄厚(内壁的黄色一层)。“铁心筒”更难得。“蛇皮”:鳞格方大,乌黑发亮,鳞线清晰,黑白分明为好。“弓子”:单节,且在中央,平直稍长,重量适宜,握弓舒适为好。当然还要看做工是否精细。名家制作更好。

  (二)“掂”:

  琴拿在手里,掂一掂要有些份量(琴与琴比较相对而言)。“肉头”厚的,较重,反之较轻。弓子,握在手里,舒适,稍重为好。

  (三)“弹”:

  用手指弹“琴筒”,发出“嗒(da),嗒(da)”,清脆响亮,磁实音为好。用手指弹“蛇皮”,发出“嗒(ta),嗒(ta)”音脆短者,调门高,反之发出“噗,噗”音者,调门低。

  (四)“敲”:

  担子与筒子的搭配及材料决定这把琴音色。担子与筒子的合理搭配非常重要,也是发音好坏的关键。将筒子轻松放置在手掌中,用担子的细头(插入琴筒的有风口那头)轻轻敲击筒子,在敲击声中如既能听到筒子发出的答答磁实的声音,又能隐隐听到担子发出的声音(即有共鸣),那就是担子与筒子的最佳组合,做出来的琴音绝对好。

  (五)“拉”:要拉一下试试琴音好坏。

  “西皮”琴,要发音清脆,穿透力强,有金属音徊荡。“二黄”琴,要发音荡亮,音质纯美,余音绕梁。拉时易出音不费劲,拉琴感觉轻松。琴轴拧弦自如,易定音,不紧,不松,不打滑,不走调。总之,一把好的京胡,要“品相”好,“尺寸”准,“竹节”暴,“肉头”厚。“掂”有份量,“弹”之磁实,“拉”之舒适。

  另外,要提及的是,材质好的老京胡,比新制的京胡,音色更纯正。这与琴材中水份,通过长年累月拉奏振动与自然蒸发有关。老京胡的“担子”,“琴筒”,“琴轴”,通过长期磨合,已定形,达到最佳的发音振动状态。所以京胡要经常拉,越拉声音越好。

  中国乐器网提供的以上内容仅供京胡爱好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