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选购指南 >

钢琴选购一日通(钢琴价值篇之二)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5-10-16 点击:

  钢琴的三大部分
  音 源 部 分
  音    板
  作为乐器,除了设计、工艺(精密度)等要素,多以音源部分的材料来定位声学品质的优劣,吉他、小提琴等乐器,其普及型(练习用)产品一般都以材料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的复合板材料(多层板)制作音源部分,而演奏型产品均以实木单板(单层板)材料的品质定位其声音品质等级。钢琴,作为乐器之王也是如此。

  因此,钢琴以复合音板和实木音板区分等级:

  1、复合(多层)音板——临时音源部件

  优点:抗张力、抗温湿度强,容易制作,生产成本(材料、技术)较低,钢琴价格应远低于同型号实木单层板钢琴;

  缺点:音色保持能力差(2~3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音”,影响、改变原有音质),一般不考虑此类钢琴的“音色”,一般作为弹练习曲的练习琴使用;

  因此,复合音板钢琴首先考虑的是质量(机械部分故障率越低越好),作为练习琴,适合初学者或流行音乐爱好者使用,到了钢琴程度较高时,很多曲目在这种琴上就很难弹奏出“感觉”了。国外品牌虽然有定位为“练习型”的钢琴,但是其音板是用实木单层板制作的,只有我国大多数品牌使用复合多层板制作钢琴音板;

  价格再高的复合(多层板)音板钢琴也无法长时间保持钢琴原有音色,因此,选择此类琴时应选择价格低、机械部分质量稳定的品牌、型号,诸如“珠江118m”等小型钢琴在使用者2~3年的初学阶段足够用了,而且还可做为中高级练习曲用琴。

  复合音板钢琴定位:练习琴;

  买点:机械部分的质量。

  2、实木(单层)音板——标准音源部件

  优点:根据不同品质木材(钢琴音板一般用鱼鳞松制作),传音效果不同,传统乐器(非电声乐器)的共鸣板(音板)必须用实木单层板制作;

  缺点:抗张力、抗温湿度性能取决于音板材质及制作工艺水平。材料需经过严格筛选、成型、干燥处理后(钢琴一般选用寒带生长缓慢、密度较大、年轮分布较密且均匀的鱼鳞松为主要原材料),才能保证品质。

  由于造价及技术成本高,所以售价远高于同型号复合(多层板)音板钢琴。国外品牌钢琴基本都用实木单层板制作钢琴音板(包括其练习型),主要是为了保证乐器的本质——音色,所以价格较高;

  实木音板钢琴定位:具有不同表现力、音质效果的钢琴,买点:音质。

  国内大多数厂家为了适应国内的消费水平,大多用生产成本及技术要求低的复合材料制造钢琴音板,但目前市场上经常出现便宜琴标高价的情况,商家追求的就是“暴利”。因此,价格不能体现钢琴的真正品质,建议不要用价格来衡量钢琴品质;

  音板一般都设计有“静音角” 。发音时,“静音角”虽然也随音板振动,但是不做为有效振动区域,分布在钢琴音板(从背面看)的右上角和左下角,这是因为钢琴音板最佳共鸣区一般为椭圆形及中高音弦列和低音弦列的张力分布造成的。部分钢琴为了使钢琴音板的共鸣效果更饱满,设计了“单静音角”和“无静音角”音板钢琴,增加的音板的有效共鸣范围及共鸣效果(用在多层板钢琴上效果会适得其反)。

  音板后面的多条“肋木”是防止音板开裂及优化音板传音效果的部件,是高压胶合在音板上的,要求不能开胶开裂、无疤痕。

  码桥
  大多数的“弦类乐器”(如:提琴、筝、琵琶、二胡等)都有弦码,因为钢琴的弦码较长,所以称为:码桥。

  钢琴的发音原理:

  手指触键——机械传动——琴槌敲击琴弦——琴弦的振动通过码桥传到音板——音板将琴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扩大——传入我们耳朵。

  码桥在钢琴发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小的错位、开胶、裂缝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音质改变,严重的将使钢琴无法正常发音。

  现代钢琴的码桥分中高音码桥和低音码桥两部分,中高音码桥从钢琴音板左下方贯穿至右上方;而低音码桥固定在音板的右下方,码桥的弧度、高度及定位是根据琴弦的有效弦长(琴弦有效振动的部分)比例、张弦角度及音板最佳振动区等设计定位的,是高压胶合在音板上的,目前的设计在定形后极难调整。

  码桥由坚硬的色木或多层枫木板制作而成,除了检查有无开胶、开裂等工艺情况外,单层板的要检查木料的质地及有无疤节,多层板结构的要检查层之间是否有错位情况。

  码桥上的别弦钉是用来定位琴弦有效弦长的,别弦钉的定位及其周边码桥的做工也会影响钢琴的音质(例如:琴弦通过上下两个别弦钉,要求有一定的拐角,拐角过小会有杂音,过大会影响音准稳定性等)。

  铸 铁 板
  铸铁板是钢琴设计定位和支撑琴弦张力的重要部件,是钢琴各方面的基础。分传统翻砂铸造和真空技术铸造。真空铸造技术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结晶,主要特点是具备铁水分布均匀、无气泡、强度高等优点,一般用在原装钢琴及三角琴上(国内很少使用),目前少数国内厂家在翻砂铸造的铸铁板上使用三角钢琴的定弦轴装置,由于定弦轴直径较粗,横向贯串铸铁板容易造成铸铁板承受张力的能力下降,因此三角钢琴也不过是局部使用,此类国产(合资)琴铸铁板稳定性必然下降,铸铁板如果发生断裂,是很难焊接的,钢琴基本就报废了。这种在国产立式琴的翻砂工艺铸铁板上全琴使用定弦轴的技术还不够成熟,选琴时还请慎重选择。

  背架
  立式钢琴背架位于钢琴的后面,由背框和背柱组成。背架是用来辅助铸铁板支撑琴弦张力的,分普通型和“米”字形两种。根据不同的型号,钢琴使用的背架大小及背柱数量不同,并不是背柱越多越好,要看不同型号钢琴铸铁板的工艺材质和设计标准,但是要求坚固结实。

  弦轴、弦轴板
  弦轴是实现定位支撑琴弦、钢琴调音等功能的重要部件,弦轴的排列及松紧度对钢琴弦列、音准稳定性等方面至关重要。弦轴板是由多层枫木高压制成的具有相当硬度及握钉力的复合板,弦轴靠与弦轴板间的摩擦力维持琴弦张力(弦轴与弦轴板间的摩擦力一般为150公斤左右)。

  虽然弦轴板基本看不到,但是其品质优劣至关重要!一般使用多年的钢琴由于多次调音和弦轴板材料老化等因素会造成弦轴松动、音准稳定性差等故障。因此,选择二手钢琴时应特别检查弦轴板的品质。如果弦轴板损坏,更换是非常麻烦的,一般钢琴只有报废处理了。

  琴弦
  钢琴琴弦在标准状态下的平均张力约为90kg,一般采用直径均匀,弹性、韧性具佳的合金材料制成,目前国际上的知名品牌钢琴大都是用德国的Roslou钢弦作为琴弦的原材料。

  琴槌
  一、琴槌的结构:

  琴槌是音源部分重要的部件。琴槌由毛毡和芯材组成,是高档羊毛及高档枫木或金丝楠木在高温高压下制作而成,琴槌的原始密度就是在制作中一次形成的,琴槌毛毡的密度分布决定钢琴音色的风格和持久性。

  毛毡一般为两层,外层由低音至高音逐渐变薄,形状多为“鸭蛋”形,是主体,白色;内层较薄,厚度变化不大,有红色、黄色和蓝绿色的。根据钢琴的设计和定位,琴槌分“全内毡”(88个琴槌都有内毡)、“部分内毡”和“无内毡”三种。内毡的作用是使琴槌硬度从芯材到外层由硬至软的过渡,效果最好的是全内毡琴槌,生产成本相对其它两种也是较高的;最常见的是部分内毡的琴槌;前两种为标准琴槌设计。无内毡琴槌一般为简易琴槌,多在练习琴上使用。

  琴槌芯材要求具备良好的弹性和较高的硬度。大多数钢琴使用不同等级的枫木作为芯材原料,为白色或米黄色;褐色的金丝楠木作为乐器中标准音源部分的高档材料,由于价格昂贵,只用在少数品牌的大三角钢琴和部分演奏型立式钢琴上,可以有效的提高钢琴的音质,延长音色的保持时间。

  二、琴槌按密度分布科产生三种音色:

  1、内硬外软型:标准的古典音乐风格的琴槌,具有超强的音乐(音量)表现力,外部柔软使演奏者轻弹时可表现出音色中“薄和暗”的要素;重弹时,芯部发挥作用,可以将强有力的音响效果爆发出来。可以在处理从最弱音“ppp”到最强音“fff”的同时有效减少“金属音”、“玻璃音”等非古典音色,音色保持时间持久,被称为钢琴的“本质音源部件”。世界著名钢琴及大赛用琴(如:德国斯坦威、奥地利贝森多夫、日本KAWAI等品牌)的琴槌都用这种设计制作。由于此类琴槌在成形时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品牌钢琴为了降低成本不选择此类设计。

  2、内软外硬型:这种设计是国内品牌常用的设计类型,也是临时音色类型。外层的硬度使初学者不费力就可以弹出亮而清脆的音色,这首先对学琴者掌握钢琴演奏方法及技巧是不利的。这种琴槌一般都是工艺较为简单、内外密度较小的低成本琴槌,通过后期添加硬度济增加琴槌外层密度(硬度)来改变音色的。由于硬度济是液体,在做硬度处理的过程中,不同琴槌的硬度济分布情况不同,这使琴槌的表面硬度相似,内部密度不同,所以在消费者购琴时,会感觉这些钢琴的音色也明亮清脆,其实这是虚假的临时音色,很多顾客会被这种假象蒙蔽了,购买了这种琴槌的钢琴,当钢琴使用一段时间,琴槌表层被金属琴弦磨损掉后,部分琴槌未得到硬度济处理的部分就会成为新的表层,这时,所有琴槌的表层硬度已经完全不统一了,使用者会感觉音色变了,有的“亮”有的“暗”,完全不统一了,对于此类钢琴,调律师也很难重做音色。

  3、内硬外硬型:这类琴槌多用在小型号钢琴或爵士、流行等现代音乐风格钢琴上。

使用在小型号钢琴上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音量,这是小型号钢琴音板较小、琴弦较短,自身音量不大的原因;型号越大的钢琴其音板共鸣效果越好,音量依赖音板自身共鸣的因素约大。

  “小琴是‘琴槌的音色’,大琴是‘音板的音色’”,音乐表现力、表现风格完全不同。

  用在现代音乐风格的钢琴上纯是为了特殊效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