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吕嘉与科瑞格鲁德演绎莫扎特
时 间:2016.11.05
场 馆:国家大剧院
作为古典音乐最广为人知的名字,几个世纪以来莫扎特一直屹立于人类音乐生活的中心。莫扎特生于1756年,虽在三十五岁便英年早逝,却开辟了时代先河,留下无数美妙杰作。莫扎特代表着优雅、舒畅、明朗、动听,虽然历经痛苦、挣扎和挫折,但却保有永不枯竭的爱,更能将之化作无以匹敌的美:杂糅了人间所有情感维度,却永远隐秘在微笑的面孔下。从某种意义讲,莫扎特证明了人类的一种可能性,代表了我们在智慧和情感上可能的高度。
莫扎特六岁便已作曲。1764年,他在写第一号降E大调交响曲时也才刚八岁。那时,这位音乐神童已经风靡巴黎,接着来到伦敦掀起了新热潮。在伦敦,他和巴赫的小儿子成了密友并跟他学习作曲技法。降E大调交响曲是莫扎特的第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按巴赫风格写就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短小精悍,虽在作曲法上尚显非常稚嫩,但已预告了成熟时期的莫扎特风格。相比下,第四十号交响曲是他在三十二岁的作品,也是他人生的倒数第二部交响曲。那时,莫扎特已远离无忧童年,生活在窘迫悲愤之中。这部作品采用了感伤而凄凉的G小调,可能也是他最阴沉、豪放和狂暴的一部作品,在通篇的抒情中挟裹着悲怆和激昂的哀怨。
上述两部作品堪称莫扎特的最初和最后的告白,而上半场的两首小提琴协奏作品则或许是他的青春宣言。1775年4月至12月,年仅十九的莫扎特在萨尔茨堡一口气写了所有五部小提琴协奏曲。前两部小提琴协奏曲明显有着古典时代前的传统,但真正的莫扎特风格也随写作进展而不断苏醒。在学者看来,后三部小提琴协奏曲在成就上已远远超越前两部,而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这五部作品中的最后一部。这五部作品中的最后一部。音乐学者亚伯拉罕·维纳斯曾评价这部作品“既有灿烂的孩童气质,又有纯真无暇的庄重,还闪耀着聪慧与幽默,以及最完美和纯洁的诗意。”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这么看:当时的萨尔茨堡乐团首席安东尼奥·布鲁内蒂便不以为然,并表示这部作品的慢板“太过严肃、学术和矫饰”。虽然莫扎特私下并不喜欢这位意大利人,也不认同流行的意大利轻佻风格,但布鲁内蒂要求他重写一段慢板替代第二乐章时,他只好委曲求全地写了这首E大调慢板,专门用于布鲁内蒂演奏时使用。
科瑞格鲁德来自挪威,是现今最具国际声誉的北欧小提琴家之一。他曾多次与吕嘉合作,也是吕嘉眼中最优秀的莫扎特演绎者之一。
吕嘉
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及首席指挥,同时兼任澳门乐团音乐总监,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音乐总监及西班牙桑塔·克鲁兹·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
吕嘉曾先后在欧美指挥歌剧及音乐会近两千场,合作过的世界知名歌剧院及交响乐团包括斯卡拉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等。
歌剧在吕嘉的指挥生涯中占据着特殊位置,曾指挥歌剧剧目五十余部。作为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家歌剧院担任总监的亚裔指挥家,他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1989年获安东尼奥·普兰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1998年他指挥的歌剧《茶花女》被马切拉塔歌剧节评为最佳诠释。2007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为他颁发“总统杯”;同年,他在罗西尼歌剧节里指挥的《贼鹊》被评为当年“最佳歌剧”。
海宁·科瑞格鲁德小提琴
挪威小提琴家海宁·科瑞格鲁德是里瑟尔室内音乐节的联席艺术总监以及北极爱乐室内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海宁是天生的艺术家,他的演奏才华不断吸引着听众与评论家。
本季,海宁加入了BBC交响乐团在逍遥音乐节上演奏;并同奥克兰爱乐乐团合作,完成在新西兰的首次登台演奏。此外,他还受邀与明尼苏达州和西雅图交响乐团合作;与NFM交响乐团一起,完成华沙协奏曲的首次登台演奏;他还随同奥斯陆爱乐乐团在英国进行巡演。
海宁秉承老一辈大师的精神,谱写属于自己的乐曲。2014年,他完成了《春分:24首小提琴与弦乐团各调终曲》的首演。这首乐曲来源于世界知名作家乔斯坦·贾德写的一个故事,海宁将其编成乐曲。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远大的音乐精神和视界。自2010年3月建立以来,他们凭着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已位列中国乐坛最优秀的交响劲旅,并迅速得到了国际乐界的热切关注。
伴随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诸多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瓦莱里·捷杰耶夫、法比奥·路易斯、郑明勋、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列夫·赛格斯坦、根特·赫比希、吕绍嘉、汤沐海、张弦、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莉、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单簧管演奏家萨宾·梅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李晓良、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凭藉在歌剧和交响乐领域同样的优秀表现和丰富经验,他们已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而名闻海内外。在歌剧领域,他们以精彩的演绎创造了中国歌剧音乐的全新艺术境界,也令国家大剧院众多世界级的歌剧制作更加熠熠生辉。五年来,他们精彩呈现了三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既包括《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阿依达》《奥涅金》《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费加罗的婚礼》等世界经典歌剧,也包括《骆驼祥子》《赵氏孤儿》《冰山上的来客》等中国原创歌剧。在交响乐领域,他们不仅以跨越整年的乐季策划呈现了精彩的节目编排,而且以特有的活力与创意为所有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吕嘉带领下于2013年开启的全套贝多芬之旅中,他们展示出了对德奥古典作品的深厚偏爱和高超素养。在马泽尔指挥下演绎的瓦格纳名作《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以来最完美的演绎”,而该音乐会的现场录音也由索尼古典进行全球发行,并成为马泽尔与中国乐团唯一公开发行的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相继上演约翰·亚当斯、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并陆续委约和全球首演了十余位顶尖作曲家(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瑞切尔·波特曼、赵季平等)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积极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作为国家的文化使者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海外。2012至2015年,他们先后与艾森巴赫参加了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和悉尼上演音乐会,与吕嘉赴新加坡、首尔、大邱、台北和澳门举行亚洲巡演。2014年吕嘉率领的芝加哥、纽约、华盛顿、蒙特利尔等七大城市的北美巡演,堪称中国乐团在国际乐界的新突破,以其“欢欣愉悦的自信和朝气蓬勃的力量”被评论家们赞誉为“一支光彩四射和一流水准的乐团”。
在以“弦外有声”为主题的2016年至2017年乐季中,乐团将上演《唐豪瑟》《水仙女》《战争与和平》等十五部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郑明勋、吕绍嘉、克劳斯·彼得·弗洛、帕沃·柯岗、哈努·林图、汤沐海、张艺、李飚等指挥家带领下,与郑京和、戈蒂耶·卡普松、海宁·科瑞格鲁德、王健、吴蛮、张昊辰、陈萨、秦立巍、杨天娲、宁峰、吴巍等独奏家合作,带来三十多场精彩的音乐会。同时,陈其钢与王羽佳将作为国家大剧院2016年至2017年驻院艺术家,与乐团展开从音乐会到教育项目的广泛合作。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