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演出信息 >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院庆音乐会——“音乐新大陆”吕嘉与宁峰、王健演绎勃拉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6-11-11 点击: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院庆音乐会——“音乐新大陆”吕嘉与宁峰、王健演绎勃拉姆斯与德沃夏克
  时 间:2016.12.10
  场 馆:国家大剧院
  我们将携手老朋友王健和宁峰,与吕嘉共庆国家大剧院九岁生日。借这套交织了古典精神与浪漫主义的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我们希望以两位先师的伟大精神来不懈自勉:既要恭敬地尊重过往之传统,从执着的传承与研习中去求索与创新;又要胸怀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勇于和奇幻新世界去碰撞和交融。
  勃拉姆斯(1833-1897)与德沃夏克(1841-1904)都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作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二人终生保持着崇高的友谊,既有彼此的惺惺相惜,又有君子的和而不同:勃拉姆斯决意虔诚追随贝多芬的古典主义传统,并在严谨和理性中追寻自己的自由;德沃夏克则致力冲破民族藩篱,既让波西米亚的自然质朴回荡四海,也让未知的异域撞击了时代的固有思维。
  勃拉姆斯身处浪漫主义时代,却终生在追随伟大的贝多芬,也因此而完美集合了感性与理性。一方面,他骨子里追求着绝对的古典主义:他的交响曲沿袭着贝多芬的风范,奏鸣曲式和结构设计极为严谨。一方面,严谨的架构下也潜伏了浪漫主义的强烈张力:华丽的抒情,狂飙的宣泄,对黑暗和冷漠的悲叹,以及他独有的快乐与忧伤的杂糅。勃拉姆斯仿佛生活在他的时代之外,不仅竭力维护了传统,也将新的活力注入传统,既能雄踞浪漫主义的高度,又怀抱了回归贝多芬的理想。从上半场两部作品中,您或许正可以领略到这样的勃拉姆斯:1880年,他为答谢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其荣誉学位而写了《学院庆典序曲》。在严谨的结构和矜持的热情中,他恰如其分地勾勒了学生们俏皮的嬉闹、活泼的合唱和荣耀的庆典。1887年,为与老朋友和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重修旧好,他写了《大提琴与小提琴双重协奏曲》。这是勃拉姆斯最后的乐队和协奏曲作品,洋溢着他晚年特有的美感以及堂皇的规模和高贵的气质。
  德沃夏克堪称东欧民族乐派的丰碑,他对波西米亚和德奥传统的完美融合,既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东欧民族音乐,更将质朴新风悄然注入了欧洲音乐。1892年,他赴美出任国家音乐学院院长,也带去了这份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德沃夏克对民间音乐极其敏感,很快便发现了黑人和印第安的民歌瑰宝,并认为这些民歌将能开创真正的美国音乐风格。为了解这些音乐,他常向黑人歌手朋友请教,还为他们举办过慈善演出。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的当时,他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既展现了他侠义开放的胸襟,更极大推动了美国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关注。1893年,他受印第安史诗《海华沙之歌》启发,又结合对黑人和印第安音乐的研究,写了《第九交响曲》并冠以“自新大陆”之标题。从某种意义看,德沃夏克的开放精神,不只是让人们通过这部作品听到了新世界的全新声音,更将人类的音乐传统向着全新世界带进了一大步。
  吕嘉
  吕嘉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华人指挥大师。他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幼年学习钢琴和大提琴,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大师郑小瑛学习指挥。24岁时,吕嘉进入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跟随汉斯·马汀·拉宾斯坦教授、罗伯特·沃尔夫教授继续深造。同年,吕嘉在意大利获得安东尼奥·佩得罗第国际指挥大赛第一名,并由此开始了辉煌的职业指挥家生涯。
  在过去的近20年中,吕嘉在欧美及全球各国指挥歌剧及音乐会两千余场。他是第一位在意大利担任重要歌剧院总监的亚洲指挥家,也是第一位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的华人指挥家。在欧洲,他曾在斯卡拉歌剧院、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以及洛桑、都灵、罗马、那不勒斯、威尼斯、弗洛伦萨、法兰克福和斯图加特的众多歌剧院指挥过大量重要歌剧制作。在交响乐领域,他曾与众多国际顶尖交响乐团合作,如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罗马圣塞西莉亚交响乐团、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奥斯陆爱乐乐团、里昂国立管弦乐团、芬兰广播交响乐团、汉堡广播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及众多其它欧美及澳洲乐团。
  吕嘉是第一位录制全套门德尔松交响作品的华人指挥家,也是全球唯一录制了瑞典国宝级作曲家英瓦·利德霍姆全套交响乐作品的指挥家。他对德国古典浪漫派作品和法国印象派的诠释被盛赞为用“精准的音乐语言与完美的指挥技巧”演奏出“极其令人信服的音乐演绎”。在身为歌剧故乡意大利和德国,吕嘉指挥的歌剧剧目超过50部,被意大利的音乐评论家誉为“比意大利人更懂得意大利歌剧的指挥家”。
  2007年,在意大利佩萨罗举行的罗西尼歌剧节上,吕嘉指挥的罗西尼歌剧《鹊贼》荣膺当年的“欧洲年度最佳歌剧大奖”。同年,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决定授予吕嘉“总统杯”,以表彰他为欧洲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2012年,他还在举世瞩目的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担任评委,并由此成为该比赛有史以来唯一的华人评委。
  2012年,吕嘉成为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与首席指挥。由他监制和指挥的《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费加罗的婚礼》、《假面舞会》、《托斯卡》等歌剧,在世界众多歌剧与音乐媒体上广获赞誉。凭借这些世界水准的歌剧制作,国家大剧院不仅成为全球歌剧舞台上的耀眼明星,更由此开辟了歌剧艺术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同时,吕嘉带领下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通过其在音乐会中令人叹服的表现,稳步崛起为中国新一代交响乐团的杰出典范。
  在担任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和首席指挥之前,吕嘉曾任意大利维罗那歌剧院的音乐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并曾在意大利特里埃斯特歌剧院、佛罗伦萨交响乐团、罗马拉奇奥室内乐团及瑞典诺克平交响乐团担任首席指挥。同时,吕嘉现在也是澳门乐团音乐总监。
  宁峰小提琴
  小提琴家宁峰出生于中国,曾就读于四川音乐学院,随后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深造,并成为该学院首位在毕业独奏上拿到满分的学生。
  宁峰技艺精湛,在国际舞台上频频获奖。他是汉诺威国际小提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皇国际小提琴比赛和耶胡迪·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获奖者,并且在2005年迈克·希尔国际小提琴比赛(新西兰)获得第一名。2006年,他获得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凭借着对小提琴经典作品极富诗意和表现力的演奏,他成为新一代顶尖演奏家中最振奋人心的小提琴手之一。
  宁峰现居于柏林,这成为他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坚实基础。他的演奏用琴是一把1721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名为“麦克米兰”,香港飞乐演奏有限公司为他安排了私人贷款以供该小提琴的使用。
  宁峰的演奏录音由荷兰音乐频道唱片公司录制。他最近的一张唱片是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和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该专辑将在2013年正式发行。在此之前,他还录制了两张独奏曲集:于2013年8月发行的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和欣德米特的奏鸣曲独奏专辑《Solo2》,以及首张独奏曲集《Solo》,其中包括帕格尼尼、克莱斯勒、贝里奥、施尼特凯等著名作曲家的经典曲目。《高保真音响试听》杂志评论道:“你会被这张专辑演奏者的技艺所震慑,被其中美妙的声音所震撼。”
  在音乐会的舞台上,宁峰近期曾与包括布达佩斯管弦乐团(伊万·费舍尔指挥)、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指挥)、斯特拉斯堡爱乐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合作,在诸如悉尼歌剧院、莫斯科音乐厅、维也纳音乐厅、柏林音乐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等顶级音乐厅进行独奏音乐会演出。他也曾在很多极富声望的音乐节上举办过小型音乐会和独奏演出,包括:温哥华音乐节、香港国际室内音乐节、布拉格之春和德国石荷州音乐节等。
  在2013至2014音乐季,宁峰将与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以及伊万·费舍尔合作,随后将与香港管弦乐团合作进行巡演,并与高雄交响乐团以及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开展亚洲巡演。作为一位室内乐音乐家,他将与伊戈尔·勒维特和塞巴斯蒂安·克林格一同在德国进行三重奏巡演,所到之处包括海德堡、路德维希堡和梅克伦堡音乐节。其他音乐会演出还包括他每年都会参加的梅纽因音乐节和基辛格夏季音乐节,2014年宁峰将作为“常驻艺术家”参与音乐节的演出。
  “宁峰大师级的技艺可以从他弓起弓落的精准中看到,可以从那自如流淌的旋律中听到。时而甜美抒情,时而恢弘壮丽。”
  ——《新西兰先驱报》
  王健大提琴
  王健四岁起跟随父亲学习大提琴。在上海音乐学院求学期间,他的影像便出现在美国小提琴家斯特恩拍摄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斯特恩在中国》这一著名纪录片中,而斯特恩先生的支持与鼓励为王健赴美求学铺平了道路。1985年王健进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师从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阿多·帕里索特。
  2011/12演出季中,王健的身影出现在洛杉矶、布鲁塞尔、台北以及新加坡的舞台上,演奏协奏曲和室内乐。而在之前的演出季里,王健与克利斯蒂安·雅尔维执棒的伦敦交响乐团以及路易·朗格莱指挥的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次同台演出。他还重返香港管弦乐团、瑞典室内乐团和苏格兰室内乐团。王健在中国的知名演出包括为国家主席演奏,为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澳门交响乐团的演出季作揭幕表演。他还曾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杭州交响乐团联袂演出,并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奏了全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1986年王健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次登台亮相,此后开启了自己的国际演出生涯。王健早期曾与克劳迪奥·阿巴多指挥的马勒青年管弦乐团合作,并与里卡尔多·夏伊执棒的荷兰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赴阿姆斯特丹和中国巡演。他还曾经与其他世界顶级乐团进行合作,如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克利夫兰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圣塞西利亚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哈雷乐团、马勒室内乐团、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在这些音乐会上王健与许多世界一流指挥家同台,比如古斯塔夫·杜达梅尔、迪图瓦、郑明勋、阿伦·吉尔伯特、艾曼纽·克利文、萨瓦利施、尼姆·贾尔维、艾森巴赫、汤姆斯·道斯加德、莱恩·维格尔华斯以及丹尼尔·哈丁。
  王健还为全球许多音乐节进行独奏和室内乐表演,包括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日本的宫崎音乐节、英国的奥尔德堡音乐节以及美国的坦格伍德音乐节和绝对莫扎特音乐节。2008年王健在BBC逍遥音乐节上首次登台演奏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其中三首。
  王健为DGG录制了许多唱片,《幻想曲》(为大提琴和吉他改编)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他最新的作品。王健还与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录制了巴洛克专辑,与克劳迪奥·阿巴多执棒的柏林爱乐乐团和小提琴手吉尔·沙汉姆合作录制了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与古本江管弦乐团和指挥汤沐海录制了海顿协奏曲,与郑明勋、吉尔·沙汉姆和保罗·梅耶合作录制了奥利维埃·梅西安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以及与皮耶丝以及杜梅共同录制的勃拉姆斯、莫扎特和舒曼的室内乐作品。王健所使用的大提琴由林寿荣家族慷慨资助。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是中国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常驻乐团。
  新世纪的北京,历史气度和当代活力彼此交织,也滋育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全新的音乐精神和远大的音乐视界。来自中国及海外的近百名音乐家以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热情、专注和创新精神,去践行音乐中永无止境的给予、智慧和精进,为北京及中国新式音乐生活的塑造、为演绎和传递艺术的美好与光明而倾尽心力。
  同他们一起经历这个过程的,有全世界最优秀的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洛林·马泽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根特·赫比希、克里斯蒂安·雅尔维、耶欧·莱维、谭利华、张国勇等,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郎朗、史蒂芬·科瓦塞维奇、王羽佳、陈萨等,大提琴家王健等,小提琴家瓦汀·列宾、吕思清、宁峰等,小号家艾莉森·巴尔松,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奥·努奇、和慧、沈洋等。马泽尔曾评价他们“富有激情,全心投入,实力非同一般”,艾森巴赫则认为他们已是“亚洲最优秀乐团之一”。
  身为中国最优秀的两栖乐团,他们既是中国歌剧最高音乐造诣的代表者,也在音乐厅舞台上有着熠熠生辉的表现。在《罗恩格林》、《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纳布科》、《托斯卡》、《图兰朵》、《茶花女》、《卡门》、《费加罗的婚礼》等众多世界级的国家大剧院歌剧制作中,他们出色的音乐演绎已经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2011年,他们在国家大剧院全套马勒纪念系列中表现瞩目。2012年,在艾森巴赫的指挥下成为《音乐周报》年度十大音乐会中的唯一中国乐团,2013年,在吕嘉带领下开启全套贝多芬之旅,而马泽尔指挥的瓦格纳《无词指环》被马泽尔认为“作品诞生25年来最完美的演绎”,而索尼为该场音乐会发行的现场录音,也成为乐团的首张交响乐唱片。心怀对当代音乐的巨大热情,他们还活跃在北京现代音乐节等事件中,相继上演吉雅·坎切利、武满彻等作曲家的作品,并于2013年世界首演了奥古斯塔·里德·托马斯、卡列维·阿霍、鲁多维科·艾奥迪等10位作曲家的新作,更通过国家大剧院青年作曲家计划推动中国新一代作曲家的成长。
  作为极具时代精神的音乐使者,他们不仅通过周末音乐会、艺术沙龙和在学校、社区、医院、博物馆等开设的室内乐活动,将无数观众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更将当代中国的艺术活力传播到世界各地。2011年,他们在首尔艺术中心上演《图兰朵》。2012年,与艾森巴赫参加德国石荷州、基辛根等音乐节,与陈佐湟在柏林、纽伦堡、悉尼等地成功上演音乐会。2013年,吕嘉率团赴澳门、新加坡、首尔举行首次亚洲巡演并大获成功。
  2014至2015乐季,乐团将上演《奥涅金》、《阿依达》、《乡村骑士》等歌剧制作,并将在吕嘉及祖宾·梅塔、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郑明勋、根特·赫比希、安东尼·维特等大师的带领下,与郎朗、王健、王羽佳、布赫宾德等独奏大师合作,为观众带来精彩的音乐会。同时,乐团将在吕嘉带领下赴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首次北美巡演。
  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是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乐团首任首席指挥。2012年,陈佐湟荣膺桂冠指挥,吕嘉出任首席指挥,并由袁丁担任助理指挥。吕嘉在交响作品和歌剧领域均造诣深厚,曾任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音乐艺术总监、西班牙特内里费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也是中国澳门乐团现任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