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古筝大都是在家长的支持之下开始的。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家长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不过这种作用并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家长出于关心,但是
因为不注意方法,最后起了负面作用的例子甚至比成功的例子还要多。我在这么多年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看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看到的更多的是失败的例子。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情绪化的。通常来说,必须要有某种程度上的强制措施才能保证学习的持续性与计划性。所以,家长如果能够做到密切配合老师的教学,会对孩子起到很大作用。尤其对年龄偏低的孩子来说,家长的辅导更是显得较为重要。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总是想让孩子练的多些再多些,学的快些再快些,有时候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搞得家里鸡飞狗跳,最后还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虽然我身边没有那种因为家长逼着练琴而自残的案例,但是据一些报道,确实出现过因为父母逼着学钢琴、小提琴,最后孩子自己把手指砍掉的事情。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要明确自己在孩子进行艺术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定位,要清楚认识到自己作为家长,应该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孩子学习过程中,家长应该起到的作用大概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点。第一,要提供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条件;第二,尽量使孩子增强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第三,力所能及地起到督促或者辅导作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较好的学习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为孩子选一个好老师,买一台适用的筝,有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这些都可以说是物质条件方面的积极准备。不过相对于精神条件方面,物质条件还只能算是次要的。家长的支持鼓励,是孩子学习最好的精神支柱。
家长在孩子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伴随下完成学习。能做到这一点的话,往往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必须指出,要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营造一个持久的快乐氛围,这实际是非常困难的一项工作,不但需要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知识,还对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功利思想是一个考验。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尽量做到督促和辅导孩子练习。不过这里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很多家长不太注意方法,经常是以自以为正确的方法来辅导孩子,却没想到这么做恰恰是违背了教育规律,会适得其反。举个例子,{分页}比如在孩子开始学习某个技巧时,家长因为是成年人,接受能力显然要快于孩子,所以会比孩子先掌握一些弹奏要领。这时家长便往往沉不住气,好为人师,开始自作主张地指导孩子。这样一来,一方面孩子因为家长的参与容易养成惰性,不动脑思考,另一方面家长的某些急躁情绪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使他感觉到学习古筝一点都不快乐。有的家长脾气很大,一看孩子进度不够快就马上肝火大旺,甚至经常说出一些伤孩子自尊的话。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让你大为恼火,那么在痛骂或者痛打孩子之前,先内视自省一番比较合适。
那么,家长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发挥好的作用呢?
家长要想在孩子学习古筝过程中起到良好的作用,那么首先就要做到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请家长们记住,与孩子老师维持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个家长只是上课时送孩子来,下课时接孩子走,和老师几乎形同陌路,那么老师除了完成教学计划之外,也很难对这样的家长给出特别多的忠告。如果家长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实实在在地与老师探讨对孩子的教育事宜,那么老师会感到你对他工作的重视,自然也就会给家长更多的针对性建议。有的家长似乎非常精明,好像全天下就她智商最高,动辄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提出疑问,对老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指手画脚,处处透露出对老师的不信任和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其实这种家长是最笨的,而且肯定是得不偿失。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这样的家长真的足够聪明,真的对孩子负责,当他一旦发现老师不符合自己的标准,教学水平不高时,大可以马上换一个老师。在当今古筝教育相对普及的大环境下,这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而家长如果处处怀疑,甚至总以一种权威的口吻命令、指示老师应该这样那样,再好的老师也难免产生抵触情绪。老师也只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不是圣人,也不具有任何神圣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