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家长之窗 >

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须超过别人?

文章来源:中国乐器网 时间:2017-06-05 点击:

  36岁的任某与王某是最要好的朋友,从小在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毕业后一起进了同一个单位,结婚也是在同一天。两个人的孩子差3天,生的又都是男孩。为了让孩子掌握一门音乐特长,孩子长到5岁时,两个人商量着给孩子报了钢琴班。每个星期带孩子学弹钢琴很辛苦,开始两个人的孩子学习水平还没有差别,可是慢慢地就有了差距。王某的孩子乐感好,对钢琴有特殊的喜好,不用说也知道自己练习,弹奏的水平掌握非常快。可是任某的孩子对音乐好像没有兴趣,不喜欢弹钢琴,坐到钢琴前面就犯困,弹奏的曲子也不熟练。任某看到孩子弹钢琴不专心,气得经常打骂孩子,骂孩子不用心,就知道玩。假期,两个孩子同时去考级,王某的孩子发挥正常,如愿地考过了。可是她的孩子,由于平时的基本功不扎实,临场紧张,弹得不好,没有考过。任某就感到没有了面子,气得当着众人的面痛打了孩子一顿。为了挽回面子,她开始限制孩子的活动时间,除了上学以外,回家的大部分时间就是练习弹钢琴,连双休日也不让孩子自由活动。有时还不允许孩子早睡觉。孩子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在学校还报了业余训练班。每天下午下课后,学校组织学生打乒乓球。下学回家晚了一点,她不问青红皂白,严厉批评孩子就知道玩,将来没出息,擅自决定不让孩子打乒乓球了。

  两年以后,钢琴又要考级了,两家的孩子又一起去考级,可是结果出来以后,让任某大失所望,自己的孩子还是没有通过,而王某的孩子却不负重望,又提高了一级。看着同事的孩子发挥得非常好,再看自己的孩子,弹钢琴时曲子都不熟练,感到胸口发堵,又痛打了孩子一顿。从此,每天更加严76攀比心理厉地监督孩子弹钢琴,有时弹到深夜也不让孩子休息一下。一天,到老师家弹钢琴的时间到了,儿子很不情愿地说:“脑袋疼得难受,不想去弹钢琴了。”她说孩子装病,没有同意孩子的要求,依旧逼迫孩子弹钢琴去。孩子弹到一半,全身哆嗦,呼吸紧张,满脸大汗,吓得她赶快把孩子送进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认为是心理过度紧张造成的。通过了解,得知孩子的情绪紧张可能是任某的施压造成的,建议任某看心理医生,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旁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于苛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选择地培养孩子的志趣。不要拔苗助长,盲目要求,这样容易把孩子彻底毁掉。局外思考:在对待孩子特长培养的问题上,千万不能攀比,还是顺其自然好。

  走出阴影在心理医生面前,任某把内心的苦恼全部说了出来。原来,她与王某很要好,什么也不想落下,希望自己孩子的钢琴成绩与王某家的孩子一样出色,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弹钢琴的水平不高,很失望,心中堵得慌。心理医生认为,任某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当孩子的钢琴成绩差,不如同事的孩子好时,气愤难平,殴打孩子,在精神上刺伤孩子,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必须及时调理。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某说:“我真的特别恼火,感到很没有面子。” 心理医生说:“你的攀比心理导致了你的错误做法。你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把压力全部给了孩子,逼迫孩子学他不喜欢的钢琴,盲目地与同事的孩子比钢琴成绩,引发了孩子的心理问题,等于把孩子往死路上逼,你知道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吗?” 任某说:“我这是为孩子将来有个好前途。” 心理医生说:“孩子接受新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兴趣点也不一定相同,有的孩子对乐器感兴趣,有的孩子对体育感兴趣,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文学感兴趣,差异很大。不能强求孩子干不喜欢的事。把孩子逼急了,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崩溃,会导致极端的后果。” 任某说:“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不成才’,好孩子是 ‘压’出来的,压力越大,将来越有出息。” 心理医生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心理活动极其丰富,需要鼓励、肯定、宽容、自由与情感交流,孩子也有欢乐、痛苦与烦恼,也需要及时发泄,如果聚集在心中的苦恼得不到及时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倦心理。” 家长的成功经验在心理医生的安排下,请来两位与任某年龄相仿的家长,交谈孩子教育问题。第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开始因为单位同事的孩子报了课外班,我就暗中与同事攀比。要求我的孩子与同事的孩子一样学习拉小提琴,结果孩子根本不喜欢拉,被我逼着学,后来孩子对拉小提琴产生了恐惧心理,见到小提琴就恶心、头昏、呕吐、浑身哆嗦,心理与生理上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调理了半年,孩子才恢复了,耽误了孩子正常的学习,我特别后悔。” 第二位家长说:“我们大人之间用不着把孩子当成攀比对象。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千篇一律地学习同一种特长,也就不叫特长了。我开始也是在这个问题上犯糊涂,结果造成孩子对特长产生了严重的反抗心理,甚至离家出走了两次,现在,我认识到孩子在学特长的问题上,最好顺其自然。” 两位家长的话,对任某触动很大,她感到自己确实有些过分。四方会议的共识在心理医生的安排下,任某参加了一个由老师、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孩子及父母亲共同参与的四方会议,主题是关于孩子的心灵成长与孩子课外班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反对家庭暴力,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逼迫孩子。孩子说:“我现在见到钢琴就心慌,感到心口发闷,呼吸困难,没有兴趣背曲子,也不想触摸琴键。想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地学习;我想参加学校组织的乒乓球训练班。”